
人社部: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双轨制将合并统一
14省养老金去年收不抵支 空账达2.2万亿元
2010年,中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额为1.76万亿元。这也就是说,短短一年,空账额又增加了近5000亿元。
目前,中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个人和企业分别按职工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8%和20%缴纳保险费,从理论上讲,记入个人账户基金的保险费为个人缴纳的8%,企业缴纳的20%全部划入统筹基金。
社会统筹是指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各地社保局)依法统一征收(有的省份是地税部门征收)、统一管理、在属地范围内统一调剂使用,主要用于当期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发放。个人账户则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标识,为每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个人设立的惟一的、用于记录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利息金额的账户,其账户余额为参保人退休后归个人养老使用,发放的是账户养老金。但在实际运行中,个人账户基金被用于社会统筹账户的资金支出,出现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所谓做实,即个人账户资金不得用于支付统筹账户。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养老难题,在昨日的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发布会上,诸多与会专家也给出了各自的建议。其中,关于“养老双轨制”被多位专家提及,要积极探索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昨日详细介绍了《报告》,其中多个数据可用“忧心忡忡”来形容。
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养老基金余额分别为1.54万亿元、1.95万亿元,均低于当年空账额。实际上,2006年至2011年,养老基金余额一直低于空账额。
此外,养老金当期(2011年)结余是4130亿,但是剔除高达2200亿财政补贴,再剔除补缴1500亿,当年收支余额仅是300亿,再剔除预缴的以及清除历史债务,2011年结余几乎是零。
除了空账数据,郑秉文还提及“收不抵支的省份数量越来越少,但是缺口规模越来越大”。数据显示,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份加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如果剔除财政补贴,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为14个,较去年有所减少,但是收支缺口却高于2010年的679亿,达到767亿元。
具体看各省份数据,辽宁和黑龙江的养老金缺口均超过100亿元,天津、新疆兵团和吉林的缺口均在50亿-100亿元。河南、陕西、江西、湖南、广西、上海、海南和重庆的缺口均在10亿-50亿元。河北的缺口1.62亿元。
而18个征缴收入大于支出的省份中,广东高达519亿元,浙江、江苏、北京和山东在200亿-300亿元。郑秉文特别指出,尽管这样,财政补贴越来越多,从2002年450亿到去年的2200亿,前年是1954亿。负债的省份虽然越来越少,但是负债额却越来越大,在2002年的时候才400亿,现在是700亿-800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在会上也对此感到担忧。李扬认为,这种得益于政府补贴的基金累计节余的快速增长,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经济增长将进入结构性减速的通道,财政收入的增长也会相应趋缓,指望长期财政补贴的代价显然是越来越高昂。
“这里面又指出了一对矛盾,人口老龄化以及相应的养老保险支出,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可能相比过去十几年而言,也是结构性下滑,最近这些年来一直看到年均超20%几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状况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结构性减速很有可能落到一位数。这种情况下,矛盾就会凸显,累积累计几年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李扬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