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销售忽悠成瘾 银行行长揭露销售黑幕
银保销售人员自述猫腻众网友大呼感同身受
某网网友留言:“我就被忽悠着买了一份保险,当时卖保险的说是保本型,除每月3元的费用外不收任何费用,结果在其官网查询后,才知道要扣手续费、每月还有管理费等,客服告诉我按照预算利息5年可以回本。当时卖保险的还说最多一年就回本了,我存银行5年的利息都不少了。”
某网友称其也上过当:“三年前存了5000元到银行,今年3月家人拿着‘存单’去银行取钱,结果存单变成保单,银行告知去保险公司退保才能拿钱,而保险公司说退保这5000元只能拿回2300元。”
一些银行和保险从业人员跟帖坦言文章所言非虚。“自己以前也做过三个月银保,说实话,每卖出一份心里真的不踏实,后来干脆不干了。”
也有网友表示“银保销售的人员确实经常骗人,我作为保险从业人员去银行也经常听到他们忽悠我,随便说两句他们就不说话了。”
而一位家住汉口的郑女士也联系上了记者。她表示看到文章后触目惊心,因为自己购买银保的经历跟文章所述一模一样。
郑女士告诉记者,2006年,在一位理财经理的游说下,她为其女儿购买了一份10年期的银保理财产品。“当时我还是这家银行的贵宾客户,我想理财师的推荐应该没错,在并不了解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我还是买了产品,结果问题来了。”
郑女士反映,刚买产品的时候的确在银行查到过分红明细,但时隔1年多,再去查对时就被银行告知必须到保险公司查询。“我找到保险公司多次,他们承诺会尽快给我答复,同时还要去了我的详细地址和电话,但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没有收到分红报告,对于我的收益情况我完全不知情。”
银保销售人员自述:银行是稳赚不赔的大赢家
银行热衷与保险公司合作销售银保产品,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在生意中是稳赚不赔的大赢家。
一般银行网点都有多家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驻守,每家产品不同,给银行的提成也有区别,但一般都高达8到10个点。保险公司往往赚钱不多,因为很大部分利润要分给银行。
市民退保时保险公司会按其购买产品的现金价值支付,本金很有可能不保。有时如果客户坚持全额退还,公司不想把事情闹大也会答应其要求,同时会把其中损失转嫁到业务员和其负责经理身上,但分给银行的钱是不可能收回的。
银行能成为大赢家,关键是靠着“银行”这个金字招牌——我接触过的客户都是信赖银行才购买银保产品的,我们和银行员工就是利用了他们的信任才提升了自己的业绩。比如,我们会反复强调银保产品只能在银行买,交钱分红都在银行进行,让客户觉得就是在银行内部操作,就是把钱存在银行里,自由存取。
负责任的银行会要求理财经理和保险人员一起,给客户讲解。后期遇到问题,客户有疑问或是退保,也会主动配合,安慰客户。但有些银行怕麻烦,一出事就把客户往保险公司推,有些人甚至连银行门都不让客户进,直接让人把他们带到保险公司。
有段时间,我工作的那家银行网点附近有很多拆迁户,他们的赔偿是一套还建房和一笔现金,拆迁户大都准备把钱存定期。
为招揽业务与银行员工统一口径
为了招揽到业务,我们与银行的员工统一口径——产品是3年期的,最长可以存到10年,但其实这款产品本身就是一个10年期的产品,如果3年取出来,就是属于退保。
我们劝导客户说房子2年就拿到了,建好后通风,3年就过去了。现在存钱3年后绝对能取,有收益还可以拿到几百元的购物卡,很多人被我们说得心动。
客户并不知道,钱确实能取但跟银行存取款性质不一样,是属于退保。我有些担心,想跟客户说清楚。但当时大环境让我不能开口。银行员工和保险代理都在疯狂推销,当时我们公司给银行的人提点很高,每1万块钱提点100元,10万就是1000元。很多客户办理的金额都超过10万,银行员工一个月仅我们这一块的返点就能拿到上万,那个月我们一家公司销售额就达到400万元。
直接给银行员工提成是明令禁止,这是所谓的小账费用。小账费用就是私下交易的“好处费”,相当于是业务员把自己的提点分给银行的人。
那时,银行的人把我们视为“衣食父母”,只要有银保购买意向的客户,全都推荐给我。网点同期还有很多公司在卖同类产品,有一次我不在现场,一位客户已经答应要买别家的银保产品,银行人员打电话把我叫回去再次劝说客户,结果客户最终选择了我们。
利益诱惑,常让银行员工将诚信与操守抛之脑后。一次,有位客户提出质疑,他不信任保险公司的人,就找银行的人写证明,银行工作人员二话不说,就满足了客户需求,签下“3年之后保证可以取”的字样,并署下自己的名字。后来我私下问她,怎么敢负这个责任,那人答道 :“3年之后,我在不在这上班还是问题,管他的。”
一些银行员工为了提成收入,把客户导向某一类产品,不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更不是所谓“为客户量身定做”。他们就跟有些卖药的一样,哪种提成高,就推荐客户哪种药,根本就不讲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