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十条点燃保险投资这把火
外势将成,还待内功
与保险的风险管理和资金融通这两大功能相对应,承保与投资是保险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然而我国保险业的投资轮子似乎转得不是那么顺利。据有关统计,美国保险公司的长期收益率比其国债收益率高两到三个百分点,但中国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与国债收益率基本持平。
另外,在种种非市场的行政管制下,保险资产的结构和收益亟待优化。而且投资束缚已经影响到了承保端,由于投资收益不足,保险公司势必将收紧承保条件来提高整体收益率,才能向广大股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长期如此,这必然会限制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也就限制了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能力。新“国十条”的松绑可谓“釜底抽薪”,业界纷纷看好保险公司长期投资收益率,保险投资大势将成。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政策松绑只是外因,保险业要想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实现突破,更重要的是内因。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虽然投资渠道非常丰富,但真正能够带来投资收益的也就是其中几种,渠道拓宽不代表收益就会增加,更不代表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就会提升。关键还在于保险公司对资产管理“内功”的修炼,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解决“长钱短用”、“成本收益倒挂”等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多元化投资工具、实现资产负债的长期匹配与动态管理等。只有保险业自身投资能力上去了,才能真正实现政策红利,才能逐步达到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地位,才能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
大环境让保险业迈向“新常态”
自今年5 月“新常态”被公开提出后,马上成为形容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它表明了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增长出现阶段性放缓、结构出现转折性变化、发展动力出现本质性转变的新发展阶段。“新常态”的背后含义是粗放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必须实施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保险业也需要迈向自己的“新常态”,这一“新常态”是指保险也要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摆脱“唯保费论英雄”的经营理念,改变粗放的“跑马圈地”发展模式,建立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化、内涵式的现代化经营模式,走出发展初级阶段,最终实现对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充分满足。
正如经济“新常态”是不可逆的结构性变化一样,保险“新常态”也是在经济社会现代化需求推动下的不可逆进程,是保险业迈向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必经阶段。只有保险业进入“新常态”,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这是保险业发展的自身需求,更是时代赋予保险业的历史使命。投资束缚的解除、投资走向市场化只是保险业“新常态”的一部分,它背后是整个国家对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期望和推动保险业转型升级的决心。
往昔旧景成追忆,举目前路万里晴,我们相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投资这把火将与其他举措共同发力,成为助推保险业腾飞的羽翼。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