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女人的投保理财经
曾用一半家庭存款买国库券
不仅是在2004年看准市场投资小房型,并在2007年转手获得翻番的收益,其实章欣华和先生沈建国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了较强的投资理财意识。
“作为普通的工薪家庭,我们的收入并不比普通人家高多少。但为了多积累财富,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我们俩一直还是比较关注市场行情的。”
章欣华给记者翻出了2003年开始用的一个硬抄本,上面记载了他们家的“陈年旧账”。
“你看,当时我们发了季度奖或月度奖后,马上就会去转购国债。那时候国债利息高,而且还有保值补贴,很划算。我先生还曾建议我去外地收购国库券,可惜当时没去成,要不我们也可以和大名鼎鼎的杨百万一样,成为第一批的百万富翁了。要知道,当时去安徽等地收购国库券每百元甚至能赚上三四十元,收益率高得惊人。” 谈起先生当年的“前卫”投资建议,章妈妈又开心又遗憾。
章欣华还买过一些股票,前前后后一共投进去差不多20万元。虽然赚得不是很多,但好在没有蚀本。只是几年前感觉股票已经很难投资,就收回了股市中的资金,把精力都放到关注房地产行情上了。
控制支出为投资留“根”
“但是,作为普通收入的三口家庭,你们怎么能留出那么多钱去买国库券、买保险、买股票、买房子呢?”接触多了现在的“月光”人群,对于章欣华和沈建国这样普通工薪能留下这么多钱去投资和买保险,记者颇为好奇,很想知道他们是怎样存钱的。
“说起来,我先生是学校老师,我自己2000年以后转到私营企业工作,现在企业做行政管理工作。我们的收入也就是一般水平,最多只能算中等。但为什么总体感觉我们家的生活状况要比同龄的普通人家好些?怎么会有余钱去投资?我想主要可能因为我一直在进行控制家庭支出的工作。”
“这种控制,倒不是你们年轻人想象的那样,不用电不用水,买菜不花钱,主要在于做好家庭支出预算,使自己清楚每年、每个月要花多少钱,心里有个数,就可以去合理安排,也不会增加预算外的开支,避免盲目乱花钱。不该花的钱我不会花,该花的地方我也用得开心。我们不求大富大贵,只希望能有足够的钱来养老,因此就会注意每个月都要留一定的资金下来储蓄或投资。”章欣华笑谈。
家庭记账十四载未间断
“早在结婚后,我就感觉到她爸爸花钱没有计划性,于是开始有计划地安排家里的各项支出。只不过那时候工资都只有1000多元,很难记账。到了2000年以后,我们俩的工资都有4000多元了,对于家庭财务的预算和管理也有了一些经验,因此开始系统地记账,每天都要记,至今从未间断。”
根据章**的回忆,加上翻出来的旧账本记录,看来他们家系统记账的历史已有14年之久了。其中一本账本后面还贴有沈爸爸1995年的一张工资单,那时仅有三四百元。而循着账簿往下翻,沈家各项收入、支出的数目也从三位数,上升到了四位数。
分类预算管理好家用
翻着她家以前的旧账本,再看他们的电子账本时,记者产生了一个疑问: 常人都觉得家庭的支表会密密麻麻列满各种项目,但为何章妈妈记录的每月收支状况往往不会超过30笔?有时候他们家一个月的收支笔数甚至还不足10笔?
细细看来,加上他们的解释和介绍,记者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内幕”,奥妙就在于章妈妈运用了“分类预算管理法”。
“每个月需要的几项固定开支,如水、电、煤、固定电话费、女儿每月开销等,我都会统计出上一年的总支出额,除以12,作为未来12个月每月的固定支出费用。然后每个月月初从收入中按照预算的金额取出,供日常使用。”章妈妈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