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互联网 保险怎么卖?
互联网在技术层面为保险提供手段
成小平: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再保险业务系统和直保公司不太一样,所以,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或金融互联网,和大家思考的出发点和想的问题不太一样。
很多保险公司现在并不是没有互联网金融,我们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和网销渠道,如果客户在网上买保险也是可以的,通过网销车险还可以便宜15%。对保险来说,互联网化不是保险的本质。我们最后的工作要回归到保险的本质上,做好保险应该做的事,因为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保险业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技术手段,为老百姓搭建一个保险销售、理赔服务的平台。所以本质还是回归到我们的业务模式上,保险公司怎样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销售效率,降低营销成本。未来在同一个平台上,无非两点:标准化需求产品考验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和管理能力;特殊需求的定制产品考验保险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所以,互联网的实质还是技术层面上为保险提供一些手段,保险最后做得好不好,还要回归保险业的实质。
保险业面临超越技术、思维的问题
陈蔚华:东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保险业面临的很多问题不是互联网带来的问题,其实互联网是带来了机会和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新成立的公司而言。虽然大公司几乎垄断了传统渠道,但是传统渠道也看不到可持续发展的迹象——个险队伍成本越来越高、团险竞争加剧、银保的规模效益也是很微弱的。互联网的机会在哪里?最近出现的第三方保险销售让我们体会很深——我们和淘宝真的是一点谈判的余地都没有,他们提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而且和互联网的企业接触后一个最大的感受是他们永远在变,而我们传统的企业架构很难匹配互联网企业的决策速度。
东吴人寿现在专门成立了创新小组,思考商业模式问题,而不仅仅是搭建互联网保险平台。除了把互联网技术和保险业务相结合,保险业面临的或许还有一个超越技术的问题,思维的问题——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平台化的这种设计,包括平等、信息的公开分享,对一个企业而言也是全部协同开放的概念。这种互联网思维要运用到企业里面,对传统的保险公司而言是一种很大的考验。我们过去是一种层级化的企业架构,而现在更需要借助技术的手段实现扁平化的管理,我们这种新公司直接要把这种管理思想内化到思维和行动中。技术有可能推动管理思维的变化,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从技术本身的角度来讲,相比传统的售前、售中、售后,网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比如售前的广告、促销活动可以通过更多的形式来转变,包括移动终端、微信等方式;售中也有较成熟的模式,比如拿着移动终端去展业,采取移动支付;售后——后续的服务和理赔,互联网平台增加了很多便利。
我认为产险公司相对比寿险公司做互联网保险更容易。寿险非标准化的产品很难解决网络销售问题。能不能把产品碎片化——责任和保障就相对简单一些,这在产品设计方面是一个思路。包括理财产品,网络销售能接受的还是一些短期理财的概念,一些标准化的东西,但那些相对复杂的风险管理的工具,还是要面对面的讲述。所以趋势是标准化产品网络化服务,定制产品人性化服务,也许是将来保险销售的两个不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