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业转型依赖于保险业市场化改革
阴霾中寻求转型创新之路
近年来,我国保费收入增长明显放缓,银保渠道下滑、保险产品抗周期能力较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太保寿险个险新单同比增长15%左右,新华保险上半年个险新单同比增长9%,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中国人寿上半年个险新单同比下滑约13%,中国平安上半年个险新单保费收入同比下滑4.3%。截至11月底,国内寿险行业整体增速为3.57%。
尽管“2012年的日子不好过”,但业界普遍认为,“创新政策和行业转型将有望成为明年保险业新的增长动力。”因此,看清行业发展形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化解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将成为进一步推动寿险业科学发展的关键。
“寿险业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保监会主席助理黄洪在近日首次公开亮相时即发出如此感慨。“当前寿险业发展质量不高、占金融资产比重偏低、核心竞争力发挥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根源在于行业发展偏离了应有的使命。”他指出,寿险业要打破发展僵局,破解发展难题,关键在于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关于如何推进寿险业改革,黄洪表示,应明确改革目标,制定清晰的实施步骤。在监管层面,要做到更新监管理念,改革监管体制,健全评价标准,完善监管运行机制,改进监管方式。在保险公司层面,应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的环境。
他还强调,要充分利用好寿险业进一步改革创新的环境。从宏观经济看,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长期向好的趋势,有利于减缓改革可能带来的波动。从金融市场看,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为寿险费率市场化提供了较大空间。从行业自身看,行业前期高速发展为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改革时机看,寿险业现行的体制机制难以为继,行业已经就转变发展方式达成共识。改革创新有风险、有困难,只有坚定信心、精心筹划、全力以赴,并对改革持宽容的态度,才能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促进寿险业科学发展迈上新台阶。
差异化经营提升盈利空间
当前,由于我国寿险产品的保障和投资功能均未能充分实现,寿险业产品与渠道增长面临瓶颈。据麦肯锡(MGI)研究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主要业务销售模式以代理人和银保渠道为主,占到市场60%以上。而保障功能型寿险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比较低,投资型寿险产品的收益率波动较大,缺乏对冲和管理市场风险的工具。与此同时,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税收优惠力度和覆盖程度偏低,难以有效促进寿险在社会保障中发挥作用。而在银保渠道方面,银保新规的执行对于银保规模产生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尤其在2012年高利率环境下,银保销售环境未出现明显改善。
目前,国内寿险公司在公司品牌、市场份额、销售渠道、产品组合等方面有所区别,但在销售产品、执行策略方面却大同小异,缺乏差异化服务方式。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寿险业应采取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产品创新,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满足我国居民对保障、养老和健康的基本需求,同时还要借鉴境外经验,搭建均衡分配的、体现差异化的寿险和健康险产品。
国外经验表明,实施税收优惠和放松监管能有效推动寿险行业发展。有保险专家建议,“我国应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监管政策、全民保险教育等,促进寿险行业发展,发挥寿险业在提高社会保障和促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保险经营一旦有差异化,盈利的空间就大幅度提升。”瑞士再保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陆勤对记者表示,赔付滞后在前几年的高速增长中表现并不十分明显,但在目前增速降低的情况下就凸显出来。如果将业绩考核与业务周期相结合,而不是按照财政年度进行考核,会导致保险业更加注重承保利润。在国际市场上,保险公司的绩效指标直接考核业务员和承保人,因此他们第一时间要考虑的就是盈利。而且,国际市场上主要是以差异化为竞争优势,产品同质化并不明显。所以,如果国内保险业能进行差异化经营,盈利空间将大幅度提升。
相关链接: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