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存款被保险 提醒看清条款莫轻易签字
几天来,报纸上刊登的存单变保单的报道引起了市民普遍关注。记者在接到的各种反映存单变保单的电话中,发现涉及的金额都比较大,最少为一万元,最多到十几万元。市民“被保险”时,购买的保险产品期限往往较长,少则六七年,多则在十年以上。
现象:十几万元存款被保险
今年5月份,家住惠安的市民姜先生在附近的一家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当他刚刚走进银行营业大厅,就被一名身穿银行工作制服模样的工作人员拦住了去路。当这名工作人员得知姜先生要办理存款业务时,立刻推销起保险产品。“我们这款保险产品利息远远高于存款利息。”这名工作人员称,“我们这款保险还具有各种保障功能,非常划算。”
姜先生经不住工作人员的劝说,他犹豫再三拿出一万元购买了保险产品。一年过去了,姜先生还没有来得及去银行,保险公司的催缴电话来了。“保险公司让我再续交一万元,而且明年还要交。”姜先生说,“当时在银行办理保险业务时,工作人员却没有说买这个保险需要一连交三年。”当姜先生要求保险公司退款时,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姜先生要退保,需要扣掉各种费用,最终姜先生只能拿到8040元。
还有不少市民有姜先生类似的遭遇。连日来,从市民反映的存单变保单的情况来看,所涉及的金额大多在万元以上,最多的金额达到十几万元。市民所购买保险产品的保险期限也较长,少则六年,多则十年以上。
提醒:看清条款莫轻易签字
市民由于缺乏对保险知识的了解和保险工作人员的扬长避短的推销,也造成了“存单频频变保单”。业内人士表示,“存单”与“保单”是有本质区别的。存单的出据单位是银行,而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储户在办理存款之前,要看清楚相关单据和出据的主体单位。当保险工作人员推销保险产品时,市民一定要认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保险产品的期限、保障范围等内容。
据了解,银保业务是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业内人士透露,在银行大厅每卖出一份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都要支付给银行一定的中间费用。受利益驱动,难免有个别银行会降低银保业务的门槛,放松对从业人员的监管。
在这种情况下,在银行大厅开展银保业务的人员或隐瞒开展业务的真实企图,或者模糊业务中的关键字眼,市民如不留意,加之相关知识的缺乏,就很容易让自己的存单变保单。
然而,即便保险推销人员如何玩文字游戏,市民只要在办理每一项业务之前,仔细阅读相关条款,不要在各种单据上轻易签字,还是能避免“存单变保单”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