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夫妻投资和育女计划
四、具体投资理财建议
1、自我提升,“开源”是根本
杨先生夫妇进入事业起步期,虽然现在有了家庭的负担但是事业上的进步,取得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才是根本,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杨先生夫妇现在收入都开始进入了上升通道。希望杨先生夫妇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培训等提升自我,在事业上取得成绩,也可以应付将来日益增长的家庭开支。
2、合理配置,准备家庭应急金
现金储备对家庭应对意外突发事件十分必要,建立一个现金保障体系很关键。一般而言,现金覆盖率为3-6个月比较理想,而杨先生的流动性比例达到了近20,说明现金资产未能充分发挥资产的潜在作用,总体资产配置有进一步改善空间。杨先生目前的金融资产7万元全部是活期存款或现金,备用金过多,建议留出2万元活期或货币市场基金作为紧急备用金即可,其余5万元用于收益率更高的金融投资。同时也建议杨先生夫妇可以办理信用卡,也可以帮助应付意外情况。
3、保险保障,构造家庭避风港
杨先生的女儿刚出生不久,最需要的是医疗险和意外险,所以可以为宝宝选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的保费在0-3岁这个阶段较高,这也说明了宝宝在这个阶段的医疗风险较高,杨先生家庭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投保。另外在上海新生儿满月就可办理“少儿基金”,可以在18周岁之前作为未成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保障计划中最重要的是杨先生夫妇自身的保险保障,这样才能使一旦有风险发生,也不会给家庭带来太大的变故或负担。杨先生夫妇需要考虑增加定期寿险,医疗保险、重疾险和意外保险,全年家庭的保险费用控制在1.2万元左右,也就是相当于家庭年总收入的10%。
4、加大投资,达到预期回报率
考虑到杨先生夫妇都比较年轻,时间弹性较足,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且这些投资的金融资产对流动性要求不高,所以可以选择以权益类投资为主,帮助实现杨先生每年10%的投资回报率,通过新的财产性收入来源让家庭财务更加稳健。杨先生家庭现有多余的流动性资产中拿出5万元作为初始投资,按照比例投资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不同种类基金,构建投资组合,目前家庭情况下,股票型和混合型的比例可以适当高一些,以后根据市场情况和家庭不同阶段在调整投资产品和比例。在家庭成熟期及以后可以再增加银行理财产品等,尤其在杨先生女儿今后接受高等教育及将来家庭进入养老规划时,逐步增加稳健型投资的比例。通过这种组合投资和生命周期理论,既可以帮助杨先生家庭分散风险,又可以在初始阶段增加投资收益率。而杨先生家庭每月的结余5400元可以做基金定投,基金定投适合5年以上的长期投资,有效帮助达到子女养育金、教育金积累的目标,在女儿完成学业后也可以作为将来养老金的补充。
浦发银行AFP金融理财师颜杰
专家建议二:保险建议 杨先生夫妇刚刚迎来小宝宝,希望为宝宝投保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理性分析下,这个三口之家中最应该受到保障的是杨先生夫妇俩。 “年轻可以不投保”的想法存在于很多年轻人心中,可是杨先生和太太的角色已经从简单的“个体”变为一个家庭中的支柱,而且由于两人收入情况基本相当,保险的保障也要做到平衡。考虑到目前两人只有基本的社保保障,建议增加一些商业保险,比较适合的险种有意外险和定期寿险,待两人而立之年还可以考虑重大疾病保险。 现阶段,杨先生夫妇二人可以分别投保50万元的意外险,再配上20万元的定期寿险。如果两人有出门旅行的爱好,建议旅行前投保短期的旅行产品,因为旅行时乘坐交通工具的时间较长,且在陌生的环境下意外发生的概率较高。以上以生命为标的的保障,可以将配偶及宝宝作为受益人。 杨先生夫妇若希望投保健康类险种,我们建议杨先生投保重大疾病保险,而杨太太选择女性重疾险,两类险种所针对的疾病有所不同,分开投保更有针对性。我们认为杨先生夫妇无需选择“返还型寿险+重疾险”的组合,而只需要考虑消费型的险种,这样做保费较为便宜,在家庭花费步步上升阶段,保费的压力不宜过大。 其实还有一类健康险比较适合杨先生夫妇投保,那就是住院补贴型保险,杨先生夫妇可以配合重大疾病险一同投保。这样一来,如果入院治疗,可以有一定的每日费用补贴,与重疾险并不冲突。 至于宝宝的保险,提醒杨先生夫妇先为其领取《少儿住院基金医疗证》。据规定,新生儿在报入本市户籍后,可以到户籍所在街道(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医保服务点办理参保登记缴费手续,领取《社会保障卡》或者《医疗保险卡》和《就医记录册》作为门急诊医疗的就医凭证;再凭缴费凭证到户籍所在街道(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取《少儿住院基金医疗证》作为住院医疗的就医凭证。 新生儿参保后的医保待遇从出生之日起享受,已经由个人现金支付的医疗费用,可以到就近的街道(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医保服务点审核报销。 值得提醒的是,虽然杨先生在描述时没有提及双方父母的家庭情况、保险情况,但如果双方父母为资助子女买房动用了原本的养老储备,杨先生夫妇应当准备一笔“孝养金”。一旦父母中有人生病,可以予以及时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