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伊春空难暴露支线航空窘状 管理落后易滋生隐患
“机场建设包括地面设施、消防、安保等一系列的标准,在美国、澳大利亚等支线航空非常发达的国家,支线机场的标准和干线机场就有很大的差别。目前国家的机场建设以及运营都有统一的标准,以求安全。但是统一的标准带来的问题是中小机场难以负担运营成本。”这位专家表示,一些支线机场的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等公益性职能仍然由机场负担,这对于亏损的机场无异于“雪上加霜”。而地方政府对接管此项职能积极性不高,操作中存在不小困难,“在地方经济与机场发展的关系中,地方政府不能只管生孩子,不管养孩子。”
“在支线机场建设时,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建设标准。这不但能降低先期投入,而且能降低后期运营成本。”这位专家算了一笔账,比如国家规定机场都要求配备救火车辆。一辆救火车就得五六十万元,这对于收入只有几百万元的支线机场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只是硬性规定应急反应时间,支线机场完全可能通过与地方消防部门合作的方式,达到同样的效果。
机场不挣钱 却能拉动GDP
李晓津教授计算了旅客在机场的花费与当地经济间的关系,“在上海机场花1元钱,带动当地经济发展14元,是全国最高的。首都机场的比例为1比9。”李晓津表示,全国平均水平为1比8,也就是说,在机场消费1元,对当地的经济带动能达到8元,“这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很多城市争着要建机场。虽然支线机场一直在亏损,但是机场对于当地的就业、加工、服务等行业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支线机场的建设并非多余,它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居民应享有飞行权,另外很多支线机场除了走客运外,还向外运送土特产品,云南的鲜花很多是空运的。”李晓津说,丽江机场1995年开航,1997年起,丽江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2001年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占GDP的35%。当年丽江GDP增长7.5%,其中73%来自旅游业。
但是,100多个支线机场在热闹中诞生后却一直被亏损所困扰,“支线机场一般选址都在公路、铁路不发达的地区,有的是山区,甚至是老少边穷的地区。这些机场如果想靠旅客量来盈利,非常困难。支线机场的规划建设,需要把握适度超前的原则,否则就入不敷出。支线机场不能把是否盈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应着眼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远期潜力。”李晓津曾经计算过客流量与机场盈利之间的关系,每年吞吐量10万人以下的机场,现金流不够,每天入不敷出。“至少要在50万人以上,机场才可能盈利,这样说全国只有1/3的机场盈利,其他的都在亏损。”
李晓津在纸上勾画着,人均GDP低于3000美元地区的机场很难盈利,需要地方财政支持。人均GDP高于3000美元的地区,消费水平相对提高,机场才可能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