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重疾险,轻症、中症值得买吗?
很多朋友更是陷入选择困局,经常问,“这个产品的轻症责任全吗?”“轻症、中症到底应该怎么选?”今天就通过一篇文章来谈谈这个问题。
什么是轻症和中症?
你以为的轻症和中症
有些朋友对轻症有误解,以为轻症就是小毛病,小毛病就是轻症。
之前给大家介绍过重疾险里的前25种重大疾病,很多人都说,光看疾病名字就特别吓人,必须是病得特别严重才能达到理赔条件;确实,重疾险保障的疾病都是特别严重的,因为重疾险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被保险人患重疾时,提供医疗费用、康复费用和收入损失等方面的补偿。
近年来,健康管理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而随着定期体检习惯的形成和现代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早期重疾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好事,但这些提前被检查出来的疾病,还没有达到重疾的理赔标准,例如,早期被确诊的轻微脑中风,尚且到不到脑中风后遗症的理赔条件,如果买的是只保障纯重疾的产品,那是不能获得赔付的。
与此同时,临床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一些介入术、微创手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例如针对心脑血管病疾病的治疗,以前只能通过做开胸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创伤比较大)来治疗,而现在完全可以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非开胸,创伤小)来治疗,但是这种非开胸的介入手术达不到重疾的理赔标准。
而轻症和中症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些不太严重的疾病问题——没有达到重疾理赔标准,但可以利用轻症、中症理赔条件来赔付。
其实,保险条款里的轻症,是指重大疾病的早期状态或较轻症状,而中症是介于轻症和重疾之间的一些病症,中症获赔比例略高于轻症。
通俗地讲,轻症和中症就是降低了理赔门槛儿的重疾,轻症和中症存在的意义,就是为重疾的早期阶段提供一些经济帮助,不同程度的病症可以获得不同比例的赔付,更加人性化。
你必须知道的10大高发轻/中症
正因为轻症疾病大多为重大疾病的早期阶段,因此当罹患轻症时,一定要及早进行治疗,以保证自身健康。
之前讲过,重疾险里的前25种重疾,是银保监会统一定义的,而对中症和轻症的种类、数量、理赔标准均没有统一规范,因此所有轻/中症都是是各家保险公司自行添加和定义的。不同公司,不同产品,差异很大,因此,必须仔细甄选。
根据保险行业内的理赔数据,小编整理了以下12大高发轻/中症。
显然,以上轻/中症如果没有尽早好好治疗的话,就有可能恶化为重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重疾险的轻症、中症怎么选?
一、是否包含了高发的轻/中症
一款优秀的重疾险,在轻症/中症保障里一般会包含有上图中的12大高发轻/中症,尤其是一定要涵盖发病率很高前4种;反之,就是保障不够完善。因为保险就是个概率问题,花同样的钱为什么不买发生概率高的产品呢?
二、注意轻/中症的赔付方式
主要是指赔付类型、赔付顺序、赔付比例、赔付次数、时间间隔等
赔付类型:选择额外给付类
分为提前给付和额外给付两类,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一般是额外给付的产品,即轻症或中症的赔付不会占用重疾的赔付保额,但是有些香港保险还是占用重疾赔付保额的,这种情况下,轻/中症赔付之后,重疾险的保额会相应减少,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赔付顺序
市场上99%的产品对于轻/中症赔付都有顺序要求,即轻症或中症的责任要先于重症发生才有对应的赔付责任,如果重症发生理赔了,即使轻症或中症没有发生,相应的理赔责任也予以终止。
赔付比例及次数:越多越好
轻症赔付比例一般是基本保额的20%-40%,还有一类产品做了递次增额赔付,比如第一次赔付30%,第二次赔付35%,第三次赔付40%;中症的额外给付比例一般是50%-60%。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保险公司的中症理赔标准与其他保险公司的轻症理赔标准相同,但是额外给付比例却由20%提高到60%,所以,不能仅简单地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条款。
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关于赔付间隔期,轻/中症一般没有特别说明,有些可能要求间隔90天或180天以上,因此阅读条款时一定要注意
三、选择理赔标准更宽松的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
比如针对心脏瓣膜手术理赔的话,显然第二款重疾产品理赔标准更宽松,更容易获得理赔。
综上可知,轻症、中症责任的出现,提高了重疾理赔的概率,对消费者更加友好;从某种程度上,轻/中症可能比重疾更实用,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理赔标准,不同公司、不同产品,对同一病种理赔要求可能都有所不同,常常会使消费者陷入选择障碍中。
最后,要强调的是,重疾险最重要的还是重疾保障,轻/重症虽然也很关键,但也不要过分纠结。
如果你有选择困难症,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你身边的保险顾问,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帮你省钱、省时、省心、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