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难就业专业 就业率该不该成为专业生死判官
来源:沃保网编辑整理
2014-10-15 15:36:31
导读: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旅游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前几年这些时髦的专业,如今出现在教育部低就业率本科专业名单中。10月13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和各地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15个专业被亮“红牌”。就业率该不该成为专业生死判官?小编认为大学专业既要脚踏实地,也需要“仰望星空”。
大学专业既要脚踏实地 也要仰望星空
仅仅几年时间,时髦专业、热门专业变为冷门专业、“红牌”专业,隐藏其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当低就业率成为专业的“罪证”,我们又看到了什么?一个很直接的困惑是:就业率是专业调整的唯一依据吗?就业率是专业的“生死判官”吗?当教育行政部门用“就业率”来宣判专业的命运时,我们仅仅看到了“红牌”吗?
社会既需要脚踏实地者,也需要仰望星空者。如果仅仅用就业率来衡量专业的命运,那么,仰望星空者从何而来呢?就笔者的看法,用就业率来判断判断专业,是典型的实用主义逻辑,是功利主义的反映。说穿了,就是在用实用主义的管理来培养实用主义的人才,完全忘记了教育的本真目的。
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指出:“社会需求是多样的、复杂的,具有双重性。第一,在基本要求上,社会需要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第二,在具体要求上,社会需要高校的专业结构与社会的人才结构基本一致,大学生能充分就业。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若要满足社会需求,就不能抛开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仅仅满足于找到一份工作。”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和管理部门思考的课题,而教育问题上的实用和功利逻辑比“红牌专业”更可怕,更值得反思。
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沃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沃保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先阅读《内容转载授权说明》,按照相关规定获得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资讯内容中如有提及保险产品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保险公司官方正式条款为准;如有涉及信息准确性偏差,请联系沃保官方客服。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