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富豪们如何实现财富传承
【编者按】中国“超级富豪”到底有多少?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可投资资产规模10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今年将达84万人,持有财富将达27万亿元。对于这些拥有巨大财富的群体来说,最担心的是辛苦创业建立的商业帝国和积累的家族财富难逃“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离婚、财产纷争都会使家族财富出现一定的缩水。良好的家族财富传承理念与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后代争产和滥用财产。
宗庆后:慈善是事业的传承
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不久前以“受害人”的身份博得了众多的眼球,这也引发了坊间对宗庆后家族的继承者乃至于后继发展的各种猜测:今年已经68岁的宗庆后所拥有的800亿元财产如何传承?传承给谁?一直以“专制”管理为特征的娃哈哈集团究竟何去何从?
对于宗庆后通过何种手段来进行财富传承,所披露的内幕并不多,我们只能看到两条明确的信息:首先,他确定女儿宗馥莉为接班人;第二,将慈善事业认定为家族产业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富一代与富二代之间存在诸多分歧。与父亲不同,宗馥莉是“衔玉而生”的一代。她受过优质教育,拥有多年的海外留学经历;在美国学的是国际贸易,在学业上很早就开始了做企业家的准备。2005年,学满归国的宗馥莉起任娃哈哈集团萧山二号基地管委会主任助理,之后分别历任萧山基地管委会副主任、杭州宏胜饮料集团总裁等职。“我父亲实现了他们那代企业家的梦想,但我们是不同的两代人,成长环境不同,观念、思维方式也不同。企业管理应该既讲传承,也讲创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远发展。如果下一代完全附和并照搬上一代的思想,企业就失去了发展创新的可能。与父亲相比,我更像个完美主义者。管理团队里如果有人管理方面有明显不足,我可能会对其另作考虑。而父亲在管理方面,尤其是用人上,态度比较宽容,更能体现中国的中庸之道。假如他认为一个干部的道德品质没问题,公司也建立起了到位的监督机制,就像诸葛亮用魏延,取其勇,同时也容忍其缺点。”
在家族的慈善事业方面,宗庆后与宗馥莉的观点是相对一致的。多年来,宗庆后始终坚持“产业报国、泽被社会”的信念,积极以行动回报社会,将企业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改“献血”为“造血”。2009年,娃哈哈应全国工商联之邀去拉萨投资考察,从考察到赴藏开展建厂工作,整个过程仅用了16天,也成为了赴藏考察团60多家企业中第一家在西藏投资的企业。
王健林:交给职业经理人团队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这两年在富豪榜的表现突飞猛进。目前,他带领着万达集团逐步完成从商业地产到文化旅游产业的拓展,王健林正在通过全球并购、项目投建等一步步完成这一全新帝国的构建。
而今摆在王健林面前的不是财富增值问题,而是财富的传承问题。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自英国留学归来后,一直担任万达集团董事,在外投资竞技游戏产业。王健林也曾表示“后悔只生了一个儿子”。
关注万达的代际传承问题,还需要从王健林的管理风格说起。王健林与宗庆后类似,是一个“独裁者”,万达在所有人的印象中是一家军事化管理色彩颇浓的企业。在这家公司中,王健林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今年59岁的王健林,给自己留了10年时间,在这10年间,王健林打算建设职业经理人团队,寄希望于未来可以通过家族信托的方式传承财富。为什么要建设职业经理人团队?沃尔玛的故事对王健林触动很大。1992年,山姆•沃尔顿去世的时候,沃尔玛的销售业绩只有100亿美元,利润也不过三四亿美元。沃尔顿有3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但是他没有选中其中任何一个,而是将企业交给了职业经理人团队。2008年,职业经理人管理下的沃尔玛,实现营业收入4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在美国富豪排行榜上,沃尔玛家族占据了5个位置,从第三到第七位,家族财富总值大于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总和。王健林自称不是很传统的人,未来万达并不一定会交给他的儿子。“我家里没有一个人在公司,现在万达在走国际化,三四十岁的副总裁好几个,也许未来看谁行就交给谁了。”
自英国留学归来后,一直担任万达集团董事的王思聪,在和俏江南CEO汪小菲微博骂战后,走进了公众视野。资料显示,王思聪2011年注资成立iG电子竞技俱乐部,强势进入电竞圈。王思聪曾对媒体表示:“我们的第一步是组建一家正规的职业电子竞技俱乐部,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培养机制,在整个宏观层面来讲,我们不是要做KESPA(韩国职业电子竞技协会),是要超越KESPA。”尽管身兼万达集团董事,但是王思聪没有参与万达集团的经营和决策。的确,没人能真正了解王健林的内心,也没人能猜测这个强势领导人的想法未来十年会有怎样的变化。
吴亚军:家族信托下的离婚
说到女首富,龙湖集团董事长吴亚军一直是一个低调的女企业家,然而她的离婚事件不仅让自己见诸于报端,也让她所采用的“家族信托”方式浮出水面,使得这种主要的家族财富管理工具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此前,与前夫分家让吴亚军将龙湖地产30.2%股份,价值200亿港元的资产分割给前夫蔡奎。这也使得她在富豪榜的排名降落到今年的第12位。
龙湖地产于2009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之后,吴亚军夫妇的身家已达300多亿港元,但吴亚军夫妇两人在走过地产行业辉煌的日子后,家庭婚姻开始出现裂变。2012年8月,48岁的地产界女首富吴亚军与丈夫蔡奎结束了20年的婚姻。当时,二人曾合计持有龙湖地产39.06亿股,占比75.6%。而蔡奎已获得龙湖地产30.2%股份,共计200多亿港元的资产。
2012年8月6日,吴亚军与丈夫的持股一分为二,分别持有龙湖地产45.4%和30.2%股份。9月18日,吴亚军拿出2.6亿股,以每股11.88港元以先旧后新方式在市场配股集资,令其持股量一度降至40.33%,现时吴亚军的持股量已回升至43.17%,位列龙湖地产第一大股东。上市前期,吴亚军与蔡奎分别设立了吴氏家族信托、蔡氏家族信托,并作为受托人将其交由管理人HSBCInternationalTrustee(汇丰国际信托)持有。两只信托基金的受益对象分别是吴亚军、蔡奎家族。汇丰国际信托以吴氏家族信托、蔡氏家族信托的受托人身份全资拥有CharmTalent和JunsonDevelopment。
截至2012年年底,吴亚军实际上管理着二人共71.97%的公司股权。另外,蔡奎以个人身份持有310万股龙湖地产。但他从未在公司担任职务,因此离婚分家并不涉及股权变动,也未对公司运营产生影响。而作为大股东,二人已就未来继续保持一致行动,维护公司权益达成共识。目前吴亚军主要关注负责龙湖地产战略层面的问题,公司的具体经营已经放权给职业经理人团队。
吴亚军的案例应该算是一场对于企业无损失的离婚事件,没有股权变动,同样也不存在无休止的财产官司,这或许也直接展现了家族财富管理的重要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