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退保率高满期给付多保险企业屋漏偏逢连夜雨
【保险公司】
难以适应银保渠道“急刹车”
日子难过的不仅是代理人,作为“老板”的保险公司今年日子也不好过。前两年银保产品的大规模发展,在今年让不少保险公司吞下了“退保潮”这一恶果今年寿险业增速的回调主要集中在银保渠道。目前其它渠道基本保持了较快增长,而该渠道基本上是负增长,退保率上升主要原因是银保渠道退保率的上升。
一位常年在保险渠道跑新闻的记者也感受到行业的“寒潮”。 “以前一年起码有那么十来家公司要召开新产品发布会的,今年……好像有一家也不知道两家,推的还不是银保产品,是健康类的。 ”这位“老记”感慨,现在哪家公司还敢推银保,不是招骂嘛。
事实上,银保渠道一直是退保的重灾区,除去备受诟病的销售误导因素外,银保渠道成本高,价值低的特点也让银保销售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 而据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分析认为,退保率上升主要是因为加息后,寿险产品的收益率吸引力下降。
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寿、太保、中国平安、新华保险四大上市险企的退保金达到561.48亿元,同比增长15.45%。其中今年第三季度退保金达到199.3亿元,较前一季度环比增长16.31%,环比呈现上升态势。而上市保险公司的退保情况基本是整个行业的缩影。
计提增加致利润低 满期给付加重负担
除了银保出现的问题,今年资本市场疲软导致的投资收益降低,在保险行业中持续发酵;加上退保率的上升和资本减值计提以及满期给付潮的到来,使得今年保险行业整体进入了寒冬。
根据最新数据,资本市场持续低位运行,投资收益率下降,四大险企前三季度净利均出现下降。统计显示,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跌幅均超过55%,中国人寿第三季度单季、净亏损22.07亿元,成为四年以来首个单季净亏损。太保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公司完成的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为1387亿元,同比增长4.68%。其中,太平洋寿险实现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818亿元,同比仅上升0.4%。
造成保险公司净利润低的主要原因是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公开资料显示,四家上市保险公司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60.27亿,远远超过同期它们290亿的合计利润。
单单在第三季度中,四家上市保险公司的资产减值计提就达到208.49亿元。其中,中国人寿则三季度的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39亿元,环比增长87%;中国太保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达15.99亿元,同比增长97.9%;新华保险三季度计提了27.5亿元的减值准备,同比大幅增长777%;中国平安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6亿元,同比增长52%。
不过,对于保险公司飙高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也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上市险企大规模计提减值,更多反映的是一种经营策略,为明年的同比高增长做铺垫。
在分红险投资收益下降的环境下,2012年的满期给付高峰又让保险业 “屋漏偏逢连夜雨”。所谓满期给付即保单到期后,保险公司需要向投保人支付的全部收益。
三季报显示,前三季中国人寿应付赔款161.95亿元,同比增长37.22%,较去年年底增长35.5%;中国太保应付赔款63.45亿元,同比增长113.13%,较去年年末增长61.9%;新华保险应付赔款6.5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30.3%。
【应对】
市民吐槽保险销售误导太多专家指导如何找到“靠谱”的代理人
随着今年治理销售误导的力度不断加大,此前销售误导的一些问题也被暴露出来,不少消费者发现自己受误导买了保险,或者是投资收益率没有达到购买时的宣称的预期收益率,而要求退保。由于部分银保产品退保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四大险企的退保金同比增长15.45%。
退保的原因,从中国太保季报中的披露或许能看出端倪,太保管理层表示,退保金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部分银保产品退保增加。
事实上,银保渠道一直是退保的重灾区,除去备受诟病的销售误导因素外,银保渠道成本高,价值低的特点也让银保销售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中国精算师协会会长,前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曾指出:“现在新开的保险公司,业务80%依赖银行、邮局渠道,然而银保销售模式的成本过高,卖的产品内涵价值也过低。 ”
“保险,是转移风险的工具,不是博取高收益的手段。保险最本质的作用在于保障,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前对此应有足够的理性认知。 ”一位在外资险企工作多年的培训师认为,应对保险产品引发的总总怨气,一方面市民自己要弄清保险产品,另一方面找到靠谱的代理人也很重要。
目前还有不少投保人把保险产品当作储蓄来看待,只要收益比银行利率低就不买。专家指出,投资型保险只是寿险产品中的一类,不能代表整个人寿产品,其功能也不全面。个别营销人员就是看准了投保人追逐收益,故意夸大保险的理财功能,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误导。但实际上,保险说到底还是保障为主,买保险肯定也应该先避风险,再满足理财需求。
在确定了保障为本的思路之后,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中德安联人寿保险专家王海丰说:“不防通过选择一个"靠谱"的代理人,进而拥有"靠谱"的保障计划。 ”很多消费者在选购保险产品时,像购买其他商品一样,喜欢比价,想要选择低保费、高收益的产品。这一点原则上并没有错。不过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保险产品的同质化较强,不同公司同一类别的保险产品在定价上差异甚微,而保障各有所长,单纯比价难以做到。
在培训师看来,优秀的保险代理人常说:“保险产品其实并没有"好不好",只有"合适不合适"。 ”因此消费者的注意力应集中放在挑选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上,专业保险代理人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客户明确自身保险需求,制定保险计划。
“一般来说,在进行一到两次沟通后,代理人会制作一份计划书,从中也能分出代理人的高下。专业的保险代理人在制订客户计划书时,会从客户的实际状况出发,诸如家庭年收入、本人年收入、家庭成员结构及供养情况、基本月开销、消费喜好、过往健康史等等诸多因素考虑,而不是盲目地推销。 ”市民可以就此来判断代理人的“专业度”。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