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险企半年增资200亿 增资潮难落幕
【编者按】今年以来,羸弱的资本市场让国内保险业备受摧残,受制于盈利能力下滑和保费增速放缓的双重影响,整个行业偿付能力集体下滑已成不争的事实。如果说大型险企可通过境内外发行次级债和可转债等方式增资以补充资本金的话,对于中小型未上市保险公司而言,补充资本金似乎只能通过大股东的增资来解决了。
8月22日,保监会批复了中邮人寿变更注册资本的申请。据了解,这是中邮人寿在开业三年后的首次增资,由大股东中国邮政集团和20家地方邮政局实施,增资后,中邮人寿的注册资本从10亿元变更为25亿元。其实,中邮人寿也已经到了不得不增资的时候,截至去年底,其偿付能力从2010年末的540.96%下降到101.18%,逼近100%的监管红线。
这不是第一家由股东集体增资的中小保险公司。查阅保监会网站发现,从年初到8月间,共有30家保险公司发布了增资计划,其中还包括已经上市的新华人寿,以及中再集团旗下的中国人寿再保险、中国财产再保险、大地财险等大型险企,还有已经完成由银行控股的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其它小型保险公司增资情况则更不一而足,这些公司增资金额少则一两亿,多则数十亿,这也使得未上市险企通过股东增资方式完成资本积累的金额达到了200亿元之多。
增资一条道
大险企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补充资本金,而对于小险企来说,要满足偿付能力监管标准,除了股东进行增资之外,没有第二条道路可选。今年以来,中小保险公司股东增资几乎和大型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是齐头并进的。
“保监会于2010年发布的保险公司次级债管理规定中,对于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的主体、累计发行规模以及计入附属资本的方式都有严格的标准,其中提到的条件就包括保险公司开业超过三年、上一年度末偿付能力预测未来一年内可能低于100%,上一年度实现盈利、经审计的上年度末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募集后累计末偿付的次级资本本息额不高于公司上年度净资产的50%。这些条件对于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保险公司来说,都没有办法达到标准,有些公司注册资本都不到10亿元,净资产就根本不可能达到,还有些公司开业不满三年,更多的公司是经营了多年都未实现盈利,种种因素都制约着中小保险公司想要获得资金,只有通过股东增资这一方式。”8月23日,京华山(香港)有限公司保险研究员夏平对本报表示。
据统计,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司进行增资外,还有包括浙商财险、太平财险、长安责任、中荷人寿、安诚财险、光大永明、中美联泰大都会、百年人寿、国元农业保险、都邦保险、恒安标准人寿等超过20家公司在上半年进行了股东增资。
“股东增资固然是由于跟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紧密相联,但是偿付能力下降的背后,却并不是保险业规模的高速扩张,其实从保费规模中可以看出,很多公司甚至全行业的保费增速在去年和今年都是出现负增长的,按理说在保费增长放缓的时候,保险公司对于资本的需求不是那么急迫,但是今年无论是大中小保险公司都在选择各种方式进行增资,其最大的原因还是资本市场大幅下滑,导致这么多保险公司要依赖股东方的增资进行资本补充。”8月24日,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一位教授如是指出。
广发证券一位行业分析师则指出,有些保险公司如果要想取得发行次级债的权利,寿险得让净资产达到10亿元的硬性要求,而且满足一年盈利,在现在的情况下,前一个条件容易达到,但是后面一个条件则要困难得多。发行次级债融资,既不需要抵押物,也不需要作出债券可以转换为股权的承诺,很多保险公司都觊觎这一方式,但是资格不够,也只能依靠股东增资。
“随着保险公司次级债发行规模的加大,如果没有细化的监管政策,则可能会存在潜在风险,与其让风险在某个时点发作,不如防患于未然,先设置比较高的门槛,对于保险公司的股东来说,让他们对保险公司增资也能提升长期经营该项业务的信心。”对此,江苏保监局的一位官员也指出。
解决方案
根据今年4月份所有非上市保险公司公布的去年年报显示,有超过50家中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处在150%以下,还有数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都低于100%。
但是为什么在这两年资本市场并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小保险公司的资本会出现如此大的消耗?华创证券分析师高利分析指出,答案不在于业务增长对准备金的消耗,诸如开设分公司等原因,也并非保险行业的特质,大型保险公司业务增长每年对偿付能力充足率消耗约为10%-15%,但是在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如果出现认可资产波动,认可负债相对稳定,偿付能力就会呈现大起大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将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这使得保险公司似乎总是缺少资本,股市波动对偿付能力的影响随业务规模呈加速上升。
一家已经完成股东增资的合资寿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8月24日表示,对保险公司而言,2012年如果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下跌,而保险公司又已处在偿付能力监管红线附近,若没有后续资本的补充,保险公司将不得不被迫斩仓,给资本市场造成重创。从这个角度看,今年前8个月有这么多险企的股东进行增资就能理解了。
“偿付能力波动并非因业务增长造成,大部分原因是金融资产波动造成的,而可供出售与可供交易的金融资产都会影响偿付能力,只有持有到期资产例外。因此在现行规则下,险企的理智选择是,尽可能在资本充足时提前融资,在资本补充渠道不畅及市场表现不佳时,加大持有到期金融资产占比,尽可能降低权益资产。”
在上述人士看来,如果资本市场不见好转,保险公司增资和融资潮将不会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