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养老金改革起争议 万亿元空账国家怎兜底
近来有两个经济问题在社会上引起热烈讨论:一是国企该不该私有化,不同的经济学家针锋相对;二是地方社保、养老金该不该进股市,这个问题也是争执不下。但要是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块想,会发现其实答案很简单。
随着国内成品油价格全线突破8元大关,社会上对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国有垄断企业的不满也日益演变为要求彻底改革国企,彻底打破垄断的呼声。前不久,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更是直言,国企已成为中国成长的最主要障碍之一,未来几年,中国应将国企私有化。他认为,目前大量国企,尤其是央企都已上市,股价有据可循,政府可将这些股份分给普通百姓,使“中国居民的财富得到一个比较大的增长”。
张维迎的观点其实并不新鲜,早在3年前,经济学家谢国忠就已提出给13亿人分国企股票的思路。但这真的可行吗?
仓促私有化误国害民
“如果不把国企私有化,国企垄断之弊永远无解!”有网友说道。
“国企或许很烂,但私有化更糟糕!”另一位网友激烈反驳。
国企该不该卖的问题在学界也有不同意见。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就针锋相对地指出,如果分掉央企,这些巨型企业将落入原高管家族与官僚权贵手中,早前改制的中小企就是活例子。“到那时,即便换装如叶利钦的俄罗斯,今天的乌克兰和东南亚,改革没戏,革命玩完,官僚权贵笑傲江湖。全面进入权贵资本主义,这些人必得首功啊。”华生写道。
事实上,俄罗斯私有化惨痛的教训其实并没有过去多久。苏联解体后,新生的俄罗斯叶利钦政府采取了激进的休克疗法,将前苏联74年积累的国有资产经过估价,按1.49亿人口,每人可领到一张面值1万卢布的私有化券,购买企业股份、住房或委托给投资基金。最初人们无不欢欣鼓舞,可在分国企的过程中,由于国企管理团队青黄不接,导致国家经济支柱的国企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国企效益和国民经济产值都大幅下降,进而引发持续恶性通胀,普通百姓纷纷贱卖私有化券,而原国企的经营者和富人则乘机廉价收买,结果在股份化的国企中90%的小股东持股不到10%,而1%的大股东则持股85%以上。“休克疗法”始作俑者盖达尔也承认,俄罗斯私有化是“权贵阶层将国家财产私有化”,是“权力转化为资本”。
在我国1998年的国企改革大浪中,也有许多国企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了原来的厂长或经理,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普通职工则大量下岗的局面。
无数历史经验表明,在权力不透明而又仓促的私有化过程中很容易滋生滥用权力、贪污腐败的行为,中国当前的国情显然不适合这种激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