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趸交还是期交如何选?
买保险,自然要缴纳保费。对于保费的缴纳,保险公司为投保人提供了多种选择,除了一次性交清(趸交)之外,你还可以选择期交,视不同公司不同产品,包含按年缴、按季度缴甚至按月缴多种选择。那么对投保者而言,趸交和期交,到底该怎么选择呢?
不以总保费做决定
就像很多投保人会因为不出险到期保费可以拿回而选择返还型保险那样,他们往往也会因为总保费较低而选择趸交的方式缴纳保费。
的确,单从名义总保费来计算,趸交这种缴费方式有优势。以某公司的某款定期寿险产品为例,30岁的男子若投保10万元保额保险期限20年,那么按照趸交计算总保费是5730元;若该选择20年分期缴纳,那么每年的保费是380元。380×20=7600元,较5730元的趸交保费要足足高出32.64%。
可是别忘了,20年后的380元与今天的380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同样数量的货币其实际购买力是会大打折扣的。这种将趸交和期交总保费直接比较的方式,并不科学。
从资金成本看期交趸交
在考量期交还是趸交的时候,最科学的方法自然是采用科学的金融算法,直接衡量这两者之间的资金成本区别。
我们可以将期交想象成是针对趸交的一个按揭贷款——就像我们问银行贷款买房一样——期交可以想象成是问保险公司贷款买保险。还是以上例中的数据为例,趸交保费为5730元,20年期交为380元,选择期交时在支付首笔保费的时候我们可以少支出5730-380=5350元,相当于向保险公司贷款了5350元,而在未来的19年中,我们必须每年连本带息偿还380元,以这两个数据计算内部报酬率(IRR),我们向保险公司“贷款”的利率是3.2%。
当然,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保障期限,这一资金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仍以上述产品为例,若我们改为选择30年的保障期,那么趸交保费是12000元,30年期交保费则是每年570元,以这两个数据计算内部报酬率,则为2.7%。
在不同的期交期限之间,同样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比较。比如另一公司的定期寿险,同样30岁男子30年保障期,50万元的保额,若选择20年缴费,则每年缴纳1900元;若选择10年缴费,则每年缴费3300元。如果我们将10年缴费作为基准,那么20年缴费的方案就相当于在前十年每年问保险公司贷款3300-1900=1400元,后十年则每年偿还保险公司1900元,这个方案的内部报酬率为3.1%。
期交趸交还看收益预期
有了内部报酬率这个数据,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收益预期来做出决定了。
比如我们现在手头一款保险产品期交相对趸交的资金成本是3.2%,那么意味着若我们可以确保自己长期投资的收益率高于3.2%,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期交,并将最初剩下的资金去投资;同样的道理,若我们有资金成本更高的债务——比如住房按揭贷款——那么我们就该将有限的资金首先用于偿还高成本的债务,从而降低利息开支。
其实,投资类保险中的万能险就是期交保费的一个合适搭档。从过去数年的数据来看,绩优万能险的年化收益率一般都能维持在4%以上(按月结算),而且在熬过了最初五年有退保费用的“锁定期”后,随时可以支取,用来应对长期期交还是颇为合适的——至于最初五年“锁定期”,则可以选择将部分资金投于定期存款的方式来应对,毕竟目前定存1年期利率尚有3.5%,2年4.4%,3年5%,5年5.5%,同样足以应对3%左右的期交资金成本。
投资类保险选择大不同
对于消费类保险,采用计算资金成本的方式来考量期交和趸交的选择是合适的。但是,对于诸如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这样的投资类保险,则思路完全不同。
对于这些投资类保险,趸交期交绝不仅仅是一种缴费方式的区别,而是直接影响到它们的费率结构。对于趸交型的投资类保险而言,其名义(针对万能险和投连险而言)或者隐含(针对分红险而言)初始费用往往不高,也就是2%至3%的水平。但是期交则截然不同,首年可能高达40%,次年可能也在20%左右然后逐年递减。这意味着选择期交投资类保险,若购买了没多久就心生后悔想退保的话,初始费用再加上退保费用的影响,首年退保很有可能要损失缴纳保费的三成到四成,之后数年退保损失也不小。而与之相比,趸交类保险因为初始费用低,即使首年退保,损失一般也可以控制在一成以内,之后数年退保往往可确保拿回本金。
正因此,除非你对投资类保险的长期投资属性和费率结构了然于心,否则的话选择期交类投资保险,就一定要留神留神再留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