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保险公司骑虎难下 急需规模支撑
日前,长安责任险上海分公司正式获批筹建,最快有望年底开业。至此,包括农业险、养老险、健康险、责任险在内的专业保险公司全部落户上海。
然而,毋容讳言的是,这些既建的专业保险公司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其发展急需规模支撑。诚如本刊顾问、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钟明所指出的——专业保险公司所开展的业务普遍特点是:管理成本高、精算难度大、专业化程度低、风险控制和产品开发能力弱。于是,“专业化”自然成为这类险种的发展方向,专业保险公司也带着市场美好的期许应运而生。但是,即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专业保险公司的发展轨迹虽然各不相同,但分析其低迷的根源却几近相似——没有市场规模、专业化难以专业。
农业险:专业还是多元
2004年3月,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 “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国务院文件中提及的政策支持给予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广阔的市场增值空间。为了防止经营偏化,保监会在批设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的时候,特别要求公司种植业、养殖业保费占比不得低于60%。此后,保监会又相继批复安华、国元、阳光等几家专业化农业保险公司。
专业农业险公司应该说有很好的发展土壤。根据保监会制定的“关于发展中国农业保险的五种模式”中,其中就有一种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地区 (如上海、黑龙江等地)设立专业农业保险公司。以安信农业保险公司为例,由于有着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农业险业务的开展不愁没有源头。不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认为,安信农业保险是家股份公司,但同时又采取了“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的模式,“盈利股东分、亏损政府贴,这样的经营模式怎么看都有些怪。 ”
“既然是商业性保险公司,盈利是第一位的!传统农业险的高赔付明摆在那里,于是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的拒保或惜赔时有发生。 ”知情人士透露,安信农业保险采取“以险养险”的业务发展方针,通过健康险、车险的运营来弥补农业险的亏损。数据显示,纵使通过类似“以险养险”的经营策略,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依旧微不足道:今年上半年,4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1.59亿元,在财险中的市场占比仅为1.5%。
于是,“到底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成为困扰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发展的首要问题。日前,阳光农业保险就因未经批准擅自投资、提供虚假的营运资金资料以及虚假的农业保险理赔资料和退还保费资料等,被保监会处于30万元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