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医改催生高端医疗险
以配合新医改为契机,保险公司推出一系列健康险新产品,包括太平金盾团体医疗保障计划、丰泰卓越医疗保障计划和中英尊荣岁月国际医疗保障计划等。这些产品计划的缴费金额、保障范围等都是针对高端人群的保障需求,普通消费者只能望而生叹。
1、医保需求多样化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朱铭来教授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商业健康险在我国医疗保障体制中发挥作用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商业保险的地位不明确、经营环境制约严重。从制度层面来看,商业健康保险仅仅作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有限的、简单的补充,没有成为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医改方案出台后,明确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和支持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新医改中的商业健康险补充作用会更明显,主要体现为:不在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和超出基本医疗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的补充;对间接损失的补偿,如误工、看护、交通费等等;满足特定群体的健康需求,提供失能保险、护理保险等保障。
这给了国内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充分想象空间。现在,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占寿险保费总收入的比例在8%左右,而在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健康险业务占人身险的比例一般为30%左右。
保监会在《关于保险业深入贯彻医改精神,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中,要求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的同时,在保险责任、保险费率、支付方式和服务内容等方面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
2、产品创新同质化
与基本医保相比,商业健康险的形式和种类更趋多样化。保险公司完全可以在重大疾病保险、住院费用报销型保险以及住院补贴型保险,进行多种创新尝试。如今,新医改名义下的产品创新,又回到同质化老路上。
据悉,针对国内高端客户群体,突破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限制,定点机构直付式医疗,是太平、丰泰和中英3款保障计划的共同特点。虽然突破传统健康险的保障范围限制,但动辄数千元、上万元的保费,却不是普通医保对象能够承受得起的。
据某保险公司健康险部负责人介绍,目前新医改方案各项细则还没有出台,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都还处于前期的摸索中。市场上所谓的新医改适用产品,只能说是抓住了其中一个需求点,因此产品创新可能再次出现严重单一化、同质化。
不少保险公司依然只是把健康险作为开拓市场的“敲门砖”,目的是获取客户资源以后,再销售高保费的投资型保险业务。商业健康险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有更好的发展显然难度不小。
3、探索健康管理新路
除在险种方面创新外,健康管理服务同样是帮助居民控制医疗支出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商业保险公司也是大有可为的。
朱铭来认为,商业健康险能大力促进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险的一体化经营,从而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医疗费用的控制最终应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来完成。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管理式医疗,正是保险经营者和医疗服务提供者通过市场机制协调其利益,从而有效管控费用,合理使用医疗资源的经营模式。
国内专业健康险公司都是采用国际流行的健康管理模式,通过成立专门的服务团队定期为客户提供健康检查、健康服务,来有效控制被保险人医疗成本,以达到降低保险理赔费用的目标。
根据人保健康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控制力度较弱,关键在于健康管理服务没有及时渗透到位。尤其是在保险公司尚无法直接参股或控股医疗机构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能通过自有资源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效果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