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短期内受疫情影响有限,但长期趋势稳定
自2019 年12 月武汉发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来,确诊规模不断增加,波及区域持续蔓延。全国上下合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威胁,各保险机构也通过开通快速理赔、扩大保险产品保障范围、驰援资本市场等方式全力投身于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诚信国际在最新发布的《保险行业特别评论》中表示,尽管疫情对保险行业承保端、赔付端和投资端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在疫情能尽快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预计对保险行业负面影响时间较短、影响金额有限,且长期来看对促进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和寿险等保障型产品的投保需求起到推动作用,行业信用趋势保持稳定。
第一、承保方面,从销售渠道来看,伴随疫情蔓延和各项防控措施的加强,代理人保费销售受阻,或将拖累开门红业绩。一方面,现阶段长期保障产品仍主要依赖于个人代理人渠道销售,而人口流动的限制对代理人面销影响显著,预计签单率下降成为定局,新单保费承压。另一方面,个人代理人线下培训和动员开展也将受到阻碍,代理人产能的降低对销售队伍的扩容和留存均产生负面影响。但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销售渠道逐步拓展,部分保险公司也逐渐淡化开门红销售模式,推行保费均衡销售策略,以上因素将平滑疫情对行业全年销售业绩的冲击。从险种结构来看,与非典疫情相似,此次疫情将长期利好保障型业务发展。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使得居民风险意识提升,激发了居民对重疾、医疗、意外险和寿险等保险产品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保险公司加强相关产品研发,提升保障型产品的销售力度。根据银保监会网站数据披露,在2003年1-6月非典蔓延时期,保险行业健康险保费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50.07%,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4.31个百分点;而人身意外险也较上年同期增长26.10%,增速提升16.90个百分点。尽管健康险在近年来一直处于较快发展时期,此次疫情的爆发仍将为健康险长期发展注入动力。车险方面,疫情期间新车销量的下行将致新单保费增长承压,但存量业务在保费中占比较高,其缴费可通过线上渠道实现,故而整个车险受疫情影响较小。此外,由于出行和复工受到限制,航空意外险、货运险、财产险等保费收入在疫情期间或出现下滑,但该类业务在财险行业占比相对较低,其对整个保险行业的影响可控。总体来看,疫情短期内对保险产品的销售产生不利影响,但考虑到互联网渠道的替代效应和居民保险意识的提升,全年保险行业保费收入预计与2019年持平。
第二、赔付方面,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3日,共有11家保险公司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理赔合计约30例,金额区间从几千元至几十万元,而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导致保险行业共赔付约500万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涉及的主要赔付责任包括医疗赔偿、重疾给付和身故给付。医疗赔偿主要为医疗险产品对门诊、住院等就医行为产生的费用进行理赔,由于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采取特殊报销政策,预计商业保险赔付在社会保险赔付之后,赔付的压力并不大。重疾给付方面,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出现的疾病,目前绝大多数重疾险产品条款并不包含该种疾病,除非其严重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深度昏迷等性质重疾险才进行赔付。身故给付主要是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以及包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对身故被保险人予以赔付,但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较少,且死亡病例中的参保率预期不高,赔付压力可控。此外,财产险中有关活动取消/延迟/更换场地的保险、营业中断损失保险、雇主责任险可能涉及理赔责任,但此类险种占比较小,对保险公司不构成压力。
第三、投资方面,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股票二级市场出现大幅下跌并震荡回调,保险行业作为资本市场的主力(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末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约18万亿元,其中投向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3%左右),短期内投资收益或将受疫情影响面临一定波动或减值压力;但近期债券价格上升对权益类投资形成对冲,且国债、利率债等债券投资作为保险行业的主要投资配置品种,占比达到投资规模的35%左右,稳定作用明显。长期来看,资本市场的变动趋势仍将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和政策环境,目前不排除央行可能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带动LPR利率下行,利率水平的下行或将进一步冲击保险资金收益率,此次疫情可能加速利率下行的进度,但其本身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