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系险企前9月原保费过半缩水 交银康联“腰斩”
今年银保系险企产品结构调整亦为关注焦点,专家指出,应从趸交转到期交、从理财转向保障性更强的险种路线去发展,险企也需充分利用既有优势,差异化、专业化“深耕”银保渠道。
调结构、强监管,前9月交银康联原保费收入“腰斩”
随着行业2018年前9月保费数据及3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披露,各险企成绩浮现水面,或也意味着今年业务情况大致定调。
银保系险企一直为业内关注重点,早前,有母行渠道作为展业支撑,银保系险企背靠“大树”,业务实现快速发展,而随着业务结构调整,主打趸缴业务的银保渠道保费收入缩减,银行系险企稍有承压。
2018年5月末,银保监会下发《关于防范银行保险渠道产品销售误导的风险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醒消费者购买银保产品时谨防混淆产品类型、夸大产品收益、隐瞒产品情况等销售误导行为,同时要求,除电销和网销业务外,商业银行销售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人身险产品,需在取得消费者同意后,对销售过程关键环节以“双录”方式记录。
《通知》的下发,一方面加强了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监管,包括依法合规履行合同内容说明、免责条款提示等义务,以便产生纠纷后查明事实,但另一方面,无疑加大了银行渠道保险产品销售难度,而在主动调结构以及加强监管的“双重合力”下,银行系保险公司各自表现又如何?
数据显示,2018年前9月,9家银行系寿险公司中,5家出现原保费“缩水”情况,其中,交银康联原保费收入跌幅最为明显,从2017年的125.96亿元大幅下滑至60.46亿元,同比“腰斩”。
中银三星、农银人寿、工银安盛三家险企原保费分别下滑30.29个百分点、28.17个百分点、27.77个百分点,跌幅均近三成,建信人寿随后,前9月原保费收入224.42亿元,出现近一成的同比跌幅。
光大永明、中邮人寿、招商信诺、中荷人寿等4家险企前9月原保费收入则同比上行,其中,光大永明原保费收入91.82亿元,同比翻倍。
规模保费方面,受原保费跌幅较大影响,交银康联跌幅仍居首位,前9月规模保费95.27亿元,同比缩水44.54个百分点,农银人寿、工银安盛规模保费跌幅近三成,中银三星则同比略微下滑4.41个百分点。
依赖母行仍为常态,5险企银保渠道占比过半
再来看保费构成,“依赖”母行的情况或仍较明显。
从6家数据披露口径较为明确的险企来看,季度关联交易信息报告显示,2018年前9月,建信人寿通过建设银行(601939.SH)代理销售的保费收入额达到379.84亿元,同期规模保费收入384.36亿元,意味着,银保渠道占比高达98.82%,交银康联通过交通银行(601328.SH)代销保险保费94.08亿元,同期规模保费95.27亿元,银保渠道占比98.75%。
这也并非单例,工银安盛、招商信诺、中银三星通过工商银行(601398.SH)、招商银行(600036.SH)及中国银行(601988.SH)渠道代销的保费占规模保费的比重也超过半数,分别达到87.18%、71.61%、62.25%;农银人寿通过股东代销的保费收入占比相对较小,达 41.5%。
此外,尽管中邮人寿、中荷人寿并未明确披露通过银保渠道代理的保险业务收入,但分别向中国邮储银行、北京银行(601169.SH)支付的代理保险业务手续费达到15.19亿元、0.33亿元,也从侧面说明银保系险企与股东的紧密“关联”。
“银保渠道占比高,等于没有‘断奶’,也意味着险企渠道结构过度依赖母行”,经济学家宋清辉提醒称,整体来看,银保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也在暴露出退保率较高的“短板”,“银保系险企缺乏开拓动力,长此下去,或会使险企‘坐吃山空’”。
那么这一比例,相较去年如何呢?数据显示,尽管目前银保系险企银保渠道占比仍处较高水平,但较去年同期,普遍有所下降。
2017年前9月,建信人寿、交银康联、工银安盛银保渠道占比均仍在9成以上,其中,建信人寿银保渠道占比高达99.48%,今年同期各自下滑1.19个百分点、0.73个百分点、5.13个百分点;农银人寿银保渠道占比变动幅度最为明显,下降28.05%;中银三星则未降反升,上升9.3个百分点。
产品转型、渠道深耕,专家建议并线发力
事实上,在行业回归保障的主旋律下,冲击更偏向销售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的银保系险企,“转型”这一口号,并非银保系寿险公司独喊,业内并不少闻。
“在转型过程中会存在多个方面的阻力或挑战,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是否坚持‘渠道为王’等都是两难选择”,宋清辉对蓝鲸保险分析道,银保系险企的转型发展要想彻底,必须逐渐脱离“银行”,“唯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独立起来,历练出核心竞争优势”。
此外,基于银行是股东的特点,银保系险企一定程度上,处于不完全的市场竞争中,或也导致其能力提升、创新稍受抑制。
对于是否要独立出来,脱离母行,专家也持有不同看法。
“银保系险企是银行‘亲儿子’,业务优先很正常”,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说道,在其看来,不应当将银保系险企单独提出,而是放在银行整个财富管理体系中来看,“例如,汇丰银行旗下的汇丰人寿,基本不从银保之外的渠道去获客,主要为现有客户进行定制保障”。
“银保系险企成立之初,就打算利用母公司的银行的渠道,这很正常,需要注意的是,银行渠道对于长期保险的销售较为欠缺,险企需要克服这一缺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主任郭振华指出,“可借助母行优势,继续去挖掘客户”,同时,银保渠道产品逐步从趸交转到期交、从理财转向保障性更强的险种去发展。
郭振华指出,银保渠道最大的“亮点”即在于,将原本的储蓄客户及购买理财的客户转化为保险产品购买者,“银行手中有大量客户资源,需要考虑如何将其变为长期保障客户”。
值得关注的是,在郝演苏看来,银保系险企的转型更多集中在产品方面,“银保渠道是有先天优势的”,其指出,由于经济下行、资本收益率下降,加之资管新规出台对理财产品等的影响,公众财富要有一个“避风港”。
此外,中等及中等收入以上家庭也有中长期以上的资产配置需求,当前金融环境也不支持短期获利,“假如配置五年期左右的产品,一方面从经济周期来看,并不算太长,另一方面或也能得到合适的收益,同时享有保障功能”,郝演苏说道,在公众眼中,银行机构相较保险公司更具可信力,且银保渠道销售过程在柜台作业,更易于获客,契合公众心理。
那么,银保系险企渠道过于单一化,高度依赖股东,是否需要外拓?
“无论是营销员渠道还是代理渠道,从搭建到获利,过程是很漫长的”,在郭振华看来,更需基于股东优势渠道专业化,“银保有银保的路子,互联网险企有互联网险企的路子,大家各自探索再好不过”。
本文转载自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