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税延养老保险怎么样?19家险企在售 最高保证利率3.8%
从各险企的销售渠道来看,除了常见的与单位合作进行业务推广外,平安养老险还联合陆金所和京东金融,将其税延型养老险产品推上互联网平台,将销售渠道从B端拓展至C端,以拓展客户面。
仅8家险企推出C类产品
从5月1日起,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正式开始,试点地区包括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尽管试点地区并不多,但险企的积极性很高,目前就已有19家险企获得了经营资格,并已有54款税延养老险推向市场。
根据银保监会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税延养老保险产品积累期养老资金的收益类型,分为收益确定型、收益保底型、收益浮动型,分别对应A、B、C三类产品。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在已经获批的税延养老险产品中,险企更加青睐于开发A类和B类产品。具体来看,16家获得资格的险企都推出了A类和B类产品,推出C类产品的险企仅有8家,包括平安养老险、中信保诚人寿、泰康养老、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英大泰和人寿以及工银安盛人寿。从推出的产品数量来看,8家险企推出了3款产品,7家险企推出了4款产品,1家险企推出了2款产品。
上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除银保监会已规定的产品审批材料外,保险公司经营C类产品的,应当建立投资经理管理制度,明确产品投资经理,加强对投资经理的资质审核和考核管理。同时,对参保人年龄大于55周岁的,保险公司不得向其销售C类产品。
整体上看,险企推出的产品差异并不是很大,从保险产品利率来看,A类产品除中信保诚给出了3.8%的保证年利率外,其余险企保证年利率均为3.5%;B类产品除太平人寿的保证利率为年利率2.0%以外,其余险企的保证利率为年利率2.5%。
产品上网拟打通C端渠道
以税收递延的方式来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将壮大我国养老第三支柱,逐渐平衡养老“三支柱”的关系。但与此同时,如何能推动税延商业养老险更好地落地,扩大其覆盖面,也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据了解,与税优健康险类似,险企推动税延型养老保险业务的传统方式是与用人单位统一对接,通过单位来为员工投保。不过,这种方式要以单位的投保意愿为前提,若个人有投保意愿而单位没有组织统一投保,员工投保则缺乏畅通的途径。
为了能直接触达消费者个人,平安养老险在渠道上进行了突破式创新。近日,其收益确定型、收益保底型和收益浮动型3款产品皆在陆金所的年金频道上线,普通用户可以直接在网上投保,个人投保渠道更加畅通。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和京东金融联手上线了3款税延养老险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试点地的所有企业员工都适合购买税延型养老险。以10月1日起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为5000元计算,对于企业员工来说,税前工资达不到7000元,投保该产品就起不到税延的效果;如果个人税前工资为15000元,每个月可以少纳税180元,月薪2万元的可以少纳税250元。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不同险企的税延养老险产品来看,主要内容相似,略有区别。在产品差异较小的情况下,主要的竞争便是渠道,谁在养老、企业年金等方面有更多的展业经验,谁在渠道方面能获得更大的突破,谁就可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下一步,可能会有更多险企利用互联网平台等拓展产品的展销渠道。
市场有望达到千亿元
目前,税延养老险尚处在试点初期,不过业内人士对这一市场的发展非常看好,对其长期市场规模以及给权益市场带来的增量资金有着较高的预期。方正证券的研报就指出,税延型养老保险将成为未来稳定增长的保费和价值来源,长期来看,或将为保险行业带来千亿级市场。
该研报同时指出,在税延养老险3 年内推向全国、投保人在纳税人中占比为30%的中性假设下,该业务在2019年将为权益市场带来十亿级的增量资金。随着投保人数量的增加、人均收入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税延型养老保险可贡献的投资资产增量将进一步扩大。长期来看,或将为权益市场带来百亿增量资金。
平安养老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甘为民表示,税延养老保险政策的推出,标志着养老保障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的破题,为养老保险带来了模式性的变革,这是0到1的突破,具有历史性的里程碑意义,破题以后未来还将有1到N的发展。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专员王言发文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推动商业养老保险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老龄化的进程中,养老金体系延迟退休年龄、提高缴费率、降低替代率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最终选择。而从国际经验来看,几乎所有政府都很难仅通过公共筹资计划提供充足的退休收入。保险业应在参与公共养老金及私人养老金领域业务、优化养老金资金运用以及支持养老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积极作用,税延养老险市场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转载自新浪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