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少儿险时,你知道如何避免这些误区吗?
导读:“中国式家长”的教育方式下,现在的小孩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都给孩子,在保险消费方面也是如此。很多家长都只考虑哪个贵,哪个保的多,哪个收益高,而没有真正去考量一下自身需求,属于看到好就买的那种。
今天给大家总结一些常见误区,教大家如何以最合理的花费买到最实用的小孩保险。
误区一:孩子是家里的宝应优先购买保险
“一切为了孩子”,是当前国内家庭的普遍观念。许多家庭对子女非常溺爱,尤其对独生子女,父母为孩子的未来更是早早做好了各种筹划和准备。在保险规划方面,自然也不例外。但是许多家长在为孩子购买保险的时候却忽视了自身的保障,让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成为“财务裸体”。
事实上,对孩子而言,父母才是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大伞,只有先保护好这把伞,才能在风险来临时给孩子以庇护,保障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受影响。
支招:保险是种特殊的商品,给自己购买,受益的却不一定是自己。比如给自己购买意外险、寿险等险种,保障的是自己遭遇不测后,家庭不至于陷入困境,用保险金延续对家庭的关爱。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都需要依赖父母。以家庭为单位投保时,最先考虑的,应当是在这个家庭中经济责任最重的人,正确的投保观念应该是:先保大人、再保小孩。要综合家庭收入结构(是否是稳定持续收入)、负债情况(有无房贷、车贷等)、单位福利等综合情况,以意外险、重疾险作为最先考虑的产品。
误区二:给孩子买的保险越多越好
一些家长疼爱孩子,恨不得把所有能给的都给孩子,在购买保险时也是如此。听说这个保险好就买,听说另一个保险好也买,总以为买的保险越多,孩子就越有保障。
但在实际理赔过程中,保险并非多多益善。由于未成年人群的自我保护能力非常薄弱,若允许他人(包括父母)投保以儿童死亡为给付要件的人寿保险,尤其是高额保险,容易引发道德危险,因此世界各国对儿童保险的保额都设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比如说,根据我国保监会为了防止道德逆选择规定,对于被保险人不满10周岁的,赔付保额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对于被保险人已满10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赔付保额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也就是说,即使家长购买了超过限额的高保额产品,依旧只能获得规定范围内的赔付。
支招:在给孩子买保险时一定要注意,切勿重复购买,要明白给孩子买的保险并不是越多越好。重复投保或过度投保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家长要根据孩子及家庭的情况进行咨询,合理进行搭配。
误区三:为孩子购买终身寿险
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恨不得为孩子安排好一生的大小事宜,部分家长为孩子买保险时也追求“终身保障”。但是,从经济角度上讲,寿险、养老金等终身保险通常要到年老或身故才发挥作用。尽管我们非常肯定孩子对于一个家庭的价值,但除非孩子是童星,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否则为孩子购买终身寿险并不是太有作用。
一方面,普通寿险的承保事故是死亡,而保障对象则是维持家庭生计的人,这就是保险保障的最主要功能,也是人寿保险的初衷。另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因素的存在,几十年后寿险保费的购买力会较大程度地缩水。
支招:在为孩子投保时应仔细分辨,到底是刚性需求,还只是享受型、奢侈型的弹性需求。如果家长的经济条件有限,就不要为孩子过早购买保险产品,而是应该通盘考虑进行合理的配置。考虑到孩子未来一生需要的保障额度和保险种类将会不断变化,家长一般没必要太早为孩子预先做一辈子的寿险规划。
误区四:只为孩子购买教育金产品
生活中,有不少人认为购买意外伤害险、重大疾病险等保障类保险似乎有些“触霉头”,家长更是不愿意触及孩子受伤、重疾等话题。然而,随着社会节奏加快、意外事故频发、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重大疾病发病年龄逐渐偏低,生活中的意外和健康风险也在加大。除了储备教育金,为孩子配置意外和重疾保障也是家长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之一。
支招:孩子身体娇弱,又淘气好动,感冒发烧、跌打损伤是家常便饭,为孩子购买保险时可参考的顺序可以是:意外险、医疗险、少儿重大疾病保险,在这些保险都齐全的基础之上,再按需考虑购买教育金保险。在教育金保险的具体选择上,建议提早储备,同时建议选择具有保费豁免功能的教育金保险,如此即使家长不幸因意外丧失缴费能力,保险计划也不受影响,孩子的教育也依旧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