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德生命:谈重组还过早 拟四季度完成增资100亿
日前,有消息指,9月8日保监会成立生命人寿专职工作组,保监会财产险监管部主任刘峰担任组长,并初步拟定重组方案,由保险保障基金牵头组建重组基金。
近5个月内,富德生命人寿先后经历了保监会调研组和保监会纪委工作组两拨人马的进驻,如今即将迎来第三批检查工作组。
不过,保监会历时逾4个月的调查工作结果并未对外公布,富德生命人寿亦对外界揣测三缄其口,使得事件愈发扑朔迷离。
日前,一位接近监管的知情人士透露,“保监会确实对富德生命人寿形成相应报告,内容涉及股东关联持股、资金运用、关联交易、现金流等具体情况,并且在制定的应急措施中,提及"发挥重组基金的作用"。”
“重组基金的提出并非此次针对富德生命人寿调研,而是保监会考虑近年保险业迅猛发展,出于风险防范和加强监管的考虑,酝酿已久,由保险保障基金牵头、社会资本参与。”该人士强调:“目前只是对富德生命人寿加强监管,远没到实施重组的阶段。”
据悉,偿付能力充足率告急的富德生命人寿,其管理层正在推动集团增资事宜,拟在四季度完成增资100亿元。
“过去在现金流的刚需下,公司对保费规模存在巨大的依赖性,"规模绑架"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富德生命人寿一中层人士透露,“自二季度起,管理层提出逐步开始"软着陆",把业务结构与资产配置均调整到较为良性的水平,在保证业务规模及现金流的基础上提升造血功能。”
筹谋百亿“大手笔”增资
今年以来,富德生命人寿始终处于舆论焦点,先是传出创始人张峻因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一案被带走协助调查,后是高管涉嫌转移资产举报信在坊间流传。
富德生命人寿一不愿具名的中层人士透露,董事长方力、总经理张汉平在今年工作会议上数次言及,2016年的关键词:一是保持偿付能力充足,二是保持现金流稳定。
据该公司7月末发布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79%,与上季度持平;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6%,略高于一季度末的104%,勉强高于100%的监管红线。
“实际上,在采取多种举措后,公司一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仅略高于监管要求。随着中短存续期产品销售接近监管限额,预计后续季度的现金流将会减少。若按此现金流入、年度投资资产配置方案予以初步测算,预计二季度末、三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将低于90%,四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前述中层人士坦陈其时生命人寿对2016年全年综合偿付能力的测算结果。
4月14日,保监会公告显示,同意富德生命人寿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80亿元人民币,暂解“燃眉之急”。
“二、三季度寿险正着手分批完成资产置换工作,降低投资端对资本的消耗;同时推动集团增资事宜,拟在四季度完成增资100亿元。”从富德保险控股集团知情人士处获悉。
事实上,2010年至2012年间,生命人寿曾多次增资,注册资本从2009年末的22.55亿元升至107.75亿元,2013年再度增资至117.52亿元。若今年四季度100亿元如期落地,将是近年险企罕见的“大手笔”增资。
现金流稳定难题
除综合偿付充足率承压,保持现金流的稳定,亦是富德生命人寿必须正视的难题。
年报数据显示,生命人寿2015年实现净利润95亿元;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净利润为亏损38亿元,二季度末利润亏损收窄至29亿元。
由于大量高现价产品退保,今年二季度富德生命人寿的业务净现金流入为-52亿元。一接近管理层的内部人士透露,“年初时曾预测,2016年公司满期给付和退保金额高达近千亿,如何在产品新政的背景下保持现金流稳定,是今年多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歌猛进式的扩张,伴随水涨船高的退保支出。据知情人士透露,2013年生命人寿仅需使用10%的保费收入支付当年度退保需求;2014年退保金额占公司当年保费收入逾30%,2015年情况更甚。
与此同时,保险资金投资高度集中在房地产领域,亦成为富德生命人寿维持资金流动性的明显掣肘。
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出于产品负债端的回报需要,在生命人寿2015年持有的投资组合中,直接持有的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资产18%,投资性不动产占绝大多数。
与此同时,其参与的200多亿信托计划中,逾70%投资于各类房地产项目中;权益类投资领域,生命人寿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投资组合中逾60%投资于房地产领域。综上,富德生命人寿以房地产为最终标的的投资占公司总资产规模逾三成。
据了解,在经过内部反复讨论后,管理层厘定了数项举措,以确保资金流充裕:
其一,将中短期产品限额用满,为公司储备逾百亿现金流,加大长久期负债与期缴负债的比重,优化现金流结构;其二,提前储备银保渠道的客户经理队伍,为二季度全面开卖五年期产品做好准备,确保保费规模平稳过渡,避免出现断崖式下滑。此外,通过调整投资布局,新增投资选择更多配置流动性资产和固定收益资产,以确保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流动性。
“现金流压力下,战略缺乏连续性,往往年初抓保费、年中抓制度、年末抓费用,分公司容易形成总公司政策"朝令夕改"的错觉,公司战略在规模与价值间的摇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线销售队伍的业务节奏。”一华南区域、从生命人寿离职的人士称。
转型或纾困局
“2016年是富德集团第二个九年规划的开局之年,要力争三年内进入世界500强,六年内进入世界300强。集团的整体目标,是力争在三年内实现集团资产、营收、利润翻番,资产达到10000亿元,营收2500亿元,利润200亿元;作为集团的"长子",富德生命人寿拟在未来5年内全面进军第一集团,打造一流的行业标杆。”
前述,是富德董事局主席张峻被带走协助调查前、在寿险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孰料,2015年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命人寿,却在2016年迎来种种不期而遇的波折:董事局主席被带走、偿付能力压红线、流动性不足、监管新政导致其业务重心紧急转型等等。
若将时间轴前移十年,2006年张峻接手生命人寿股权,由此转入金融保险行业,迄今已逾9个年头。在这位被外界贴以“行事低调、精明果断”等标签的潮汕富商看来,富德集团的三个三年大致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型期:
第一个三年是初创期,成功入主生命,通过增资、业务理顺,使得生命人寿摆脱发展危机,实现平稳过渡;第二个三年是成长期,寿险实现快速发展,完成机构的全国布局和业务规模的突破。同时设立产险、资产、保险销售等专业子公司,搭建集团化发展架构;第三个三年是成型期,提出“金融支持实业,实业支撑金融”,持续推进在金融、保险、能源、地产、互联网等领域的布局,富德保险控股获批开业,完成收购国民信托,参股浦发银行、重庆银行等。
2008年南迁深圳之后的生命人寿,无论是保费规模还是总资产,均实现了狂飙突进式的增长:2015年底富德生命人寿总资产逾3400亿元,是总部迁址深圳前的近20倍;截至2015年底,富德生命人寿规模保费逾1600亿元,较2014年的700亿元增逾130%,紧随国寿、平安之后。
熟悉张峻的人都知道,如此不计成本推动保费快速增长的背后,有着他个人的考量。这位富德集团的掌舵人,素来将富德生命人寿视作集团的“压舱石”,需要向集团输出长期、稳定现金流,帮助集团完成兼并收购,实现集团金融控股的发展战略。
以高成本、短期限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开路,逐年翻番的规模保费,频密的二级市场操作,动辄数十亿元的增资,张峻对此并不陌生。
然而,随着保监会3月份发布的《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后,被其视作吸金利器的中短存续期产品,遭遇到监管层的急刹车。
“毫无疑问,产品结构面临着全线转型。所幸的是,开门红保费规模突破千亿,同比增逾300%,期交保费逾40亿元,基本已达成全年保费任务的一半。”前述富德生命人寿中层人士透露。
“但随着监管新政的实施,公司在中短存续期的产品规模上受到限制,银保渠道自二季度起,主打的5年期业务相比此前的3年期以下业务,市场需求有限,很难迅速上量;且电商渠道监管禁售尚未解除,4月以后保费规模增速下滑实在难免。”他进一步解释道。
数据显示,2015年生命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790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860亿元,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为2.7亿元。
但2016年3月万能险新规出台后,其3-5月的万能险销售呈现大幅削减,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分别仅为83亿元、9亿元、4亿元。
“"万能险"刹车乃情理之中。借力监管新政契机,让渠道、队伍较快地摆脱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依赖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加大期交占比,确保2016年能达成逾百亿期交,并争取在5年内实现500亿期交的目标。”富德生命人寿一银保条线人士坦承。
按保监会原保费统计口径(剔除万能险与投连险),2016年1-7月,与整个市场相比,富德生命人寿原保险保费同比增速高于市场同比增速66.7个百分点(富德生命人寿前7个月原保险保费同比增长117%),市场份额达到5.6%,行业排名第五,较去年提升3位。
“过去在现金流的刚性需求下,公司对保费规模存在巨大依赖,"规模绑架"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前述富德生命人寿中层人士透露,“自二季度起,管理层提出应开始"软着陆",把业务结构与资产配置均调整到较为良性的水平,在保证业务规模及现金流的基础上提升造血功能,实现公司自身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