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收购信保人寿受挫 万能险业务为并购提供现金流
交易计划的推进不会受撤回影响
今年3月,备受关注的“喜达屋争夺战”以安邦保险的抽身而退而告终,但这并未削减安邦保险海外并购的宏图和兴致,房地产的并购计划搁置后,安邦转而投向熟悉的保险业。去年11月10日,安邦保险同意以每股26.8美元、溢价28.9%的价格收购美国信保人寿100%股权。此次收购花费约1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预计于今年第二季度完成交割。
然而,继失落美国喜达屋酒店集团以后,安邦此次的收购计划也并不顺遂。据悉,美国信保人寿在5月31日提交的一份监管文件中表示,安邦保险于5月27日从纽约金融服务部撤回了申请,而撤回申请的原因则是与所提交的材料有关,“纽约监管当局要求安邦提供更加详细的有关融资和股东结构的资料”,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表示。
纽约金融服务部对外表示,如果安邦保险能提供充足的资料,则可再次提交收购的申请。“交易计划的推进不会受到撤回的影响,安邦保险和信保人寿正在争取尽快完成交易”,据接近安邦保险的消息人士透露。事实上,安邦保险收购信保人寿一事已经获得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简称“CFIUS”)的审批通过,该委员会负责对海外并购计划的国家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审批通过则意味着安邦保险对此次并购交易已经“十拿九稳”。
美国信保人寿在6月2日所发布的公告中表示,希望安邦保险能够尽快提交申请资料,双方共同争取尽快完成交易。业内人士认为,信保人寿对此次交易如此积极是因为国外寿险公司非常看好中国的市场。“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保险密度相对较低,市场开发潜力非常巨大。通过与国内保险公司的合作,国外保险公司可以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上市寿险公司总经理表示。
“对于安邦保险来说,此次并购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投资回报,二是自身发展。通过此次并购,安邦保险能有效借鉴国外寿险公司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国外寿险公司的产品结构也更为丰富,这有助于安邦保险进一步开发国内的市场”,上述寿险公司总经理表示。此外,安邦保险对于海外并购的决策比较高效,“与人保、太保此类大型险企有点不同,安邦保险的股东结构相对简单,因此对于海外并购的决策会相对高效”,上述总经理补充。
万能险业务为并购提供现金流
根据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安邦人寿规模保费达到1653.15亿元,首次超越平安寿险位列人身险公司第2位。其中,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45.74亿元,同比增长31.23%;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为1307.41亿元,同比增长3471.18%。万能险业务成为安邦保险扩大规模的“主力军”,而深耕传统险业务的国寿股份和平安寿险凭借2236.33亿元和1250.99亿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拿下规模保费收入第1位和第3位。
今年3月18日,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国内各保险公司停止销售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存续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满3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销售规模,在3年以内按照总体限额的90%、70%、50%逐年递减,3年后控制在总体限额的50%以内。业内人士表示,这项《通知》有利于降低“资产负债错配”的风险,并调整产品结构使其回归保障本质。
《通知》出台后,以“万能险”为主的高现价产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相关保险公司也在积极进行业务调整。“部分公司将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存续期限提高至3年或5年,但目前这些中短存续期产品仍然以万能险、分红险等高现价产品为主,这些产品为保险公司带来充足的现金流,但同时也带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国内某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一资深业务经理表示。
在此背景下,利用中短存续期产品所提供的现金流进行投资布局的险企将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安邦保险、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等采取“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险企,或将面临“现金流受限”的局面。但相对国内来说,国外的投资环境显然更优,“目前,在国内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险企获得的投资收益普遍不高,因此,实行海外投资也是出于这个因素的考虑”,上述资深业务经理表示。广州某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的资深分析师表示,目前人民币正处于持续贬值时期,险企进行海外并购正当时。
事实上,擅于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安邦保险已经在近年陆续购入海外的“优质资产”,除了不动产以外还有不同的寿险公司,这是安邦向“全牌照持有”保险集团迈进的持续战略。据悉,2014年至今,安邦保险已依次收购了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荷兰VIVAT保险公司、韩国东洋人寿和东洋资产管理公司,此次收购美国信保人寿也是安邦保险在国际资产版图上的重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