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销保险留意产品性质 警惕产品停售诱导
与此同时,电话销售近年也成为各大险企不可或缺的一种营销方式。在与消费者通话的过程中,经过专业培训的座席往往能发掘对方的投保需求,成功推介产品,且相比网点、代理人等传统渠道,电销保险在费用方面一般更具优势,因此正为越来越多消费者所接受。
遗憾的是,尽管险企大都宣称,这是一种“营销动作可控,销售误导可避”的推销形式,实际上,关于“猫腻”这件事,电销保险同样未能“免俗”。瞧,在2015年组织开展了旨在打击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亮剑行动”后,保监会近日向全社会通报数起典型案例,其中就不乏一些险企,因电销人员不按“规矩”办事,坑害消费者利益,被点名处罚。这就提醒广大消费者,遇到电销保险还是应当多个心眼,谨慎为佳。
“产品停售”的诱导
保监会在检查中发现,某寿险公司电销中心的部分保单,以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宣传。其实,保险产品停售并非“新奇”现象。平日里,保险公司是会正常地停售一些险种,比如主动叫停赔付率高,对险企造成较大赢利压力甚至产生亏损的产品。又如监管部门认为某款产品的设计存在问题,险企经营风险过高或对投保人没有实质作用,因而制定规则重新界定险种。可是,倘电销人员大肆“造势”,硬生生把即将(甚至并不会)停售的产品卖成“秒杀品”,导致消费者忽视自身需求,盲目购买,这就属于违规行为。
根据保监会2012年1月颁布的《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决定在部分区域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不得以此为由进行宣传和销售误导。此前,某险企就因以旗下一款产品将停售为由,在营业场所内张贴海报进行宣传销售,实际并未停售,而受到所在地保险监管部门处罚。这一“办事规则”,其实同样适用于电销保险,消费者务必竖起双耳,谨防电销人员瞄准大众的“惜购”心理,以“停售”名义诱导自己出手。
“退旧换新”的猫腻
保监会还注意到,某险企电销人员诱导客户将原保单退保后投保新保单。其实,这也是在传统投保渠道中,被一些无良代理人用“老”的“招数”,而今又开始“贻害”电销消费者。生活中,多数退保情况是投保人遇到突发经济状况,无力续交保费,只得与险企解除合同关系。或者,有些投保人当初就属跟风购买,事后发现不适合,于是申请退保。但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业绩,怂恿甚至误导客户退掉现有保单后另买新保单,给后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此前,有消费者向媒体投诉,称代理人来电告知旧保单可免费“升级更新”,遂信以为真,根据对方要求签署相关文件,事后才发现,原来旧保单在签署的文件中已退保,白白损失几千元保费,却另买了一份并不适合自己的产品。而针对类似事例,早在2014年就有地方保监局向社会发布风险防范提示,提醒消费者若遇保险营销人员误导其退保后重新投保,可向保监部门投诉。
众所周知,买保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保险条款专业性强、生涩难懂,关键要弄清购买后能享受哪些收益,获得哪些保障。换句话说,决定投保与否的主要因素应该是个人的保障目标。消费者应根据实际需求,结合年龄、职业、个人或家庭经济状况等要素,选择适合的保障范围、保障额度、交费期限,切忌对一知半解的产品胆子太大,在电销人员或代理人的误导下,盲目退旧换新,以至非但不能获益,反而因为退掉旧保单蒙受损失,“空守”一张并不适合自己的新保单。
产品性质的“模糊”
保监会在通报中还指出,一些险企的电销人员存在夸大产品保障范围、模糊行业相关规定、以银行理财产品等名义销售保险的误导行为,甚至有的人员电销时压根不提保险,简单地宣传产品收益率为8%,使用“攒钱”等说辞。
其实,去年年中保监会发布的通报就显示,去年上半年在人身险涉嫌违法违规类投诉中,各类销售违规1860起,占违法违规投诉总量的97.59%,其中涉嫌欺诈误导1556起,主要表现在夸大保险产品收益、错误解释保险条款、混淆保险与银行理财及储蓄概念等问题。可见,上述保监会通报的电销人员种种违规行为,亦属一些险企“屡教不改”,从面对面销售“延伸”到电话销售领域的老毛病。
既然如此,广大消费者更应提高警惕,对保险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若轻信销售人员将保险等同银行理财产品,或就两者收益率进行简单比较,或对高分红收益进行口头承诺,可谓自行为日后的纠纷留下“伏笔”。毕竟在电话营销人员介绍产品的过程中,消费者不但看不到详细的书面资料,更看不到具有法律效用的合同,因此很容易轻率投保。
鉴于当下保险产品不断创新,除了传统保障型产品外,确有越来越多投资型产品面世,就此,接到销售人员来电,若有潜在的投保需求,消费者要根据实际情况详细了解产品的性质,分清到底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保险,或者也可请对方比较一下不同投资类险种的利弊,倘电销人员无法在这些方面给出较为合理的解答,而只是一味大谈阔论其所在险企旗下某款产品,消费者就应保持理性与谨慎,较稳健的方法是:礼貌地结束通话,挂机,而后直接去保险公司网点办理咨询投保事宜。
响应国家号召,P2P平台自查自纠
近日,国务院组织14部委召开会议,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部分平台率先响应国家号召,开启自查自纠之路。
以科技金融著称的付融宝在4月27日举行的全国巡回宝亲见面会(上海站)上,对付融宝的品牌定位、新版APP、运营以及风控进行多维度的披露,同时,向投资人详细阐述了付融宝作为科技金融的先驱代表,如何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成长链金融,并在数据挖掘、建模、分析、风控、全场景产品规划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让投资人深入了解付融宝经营状况,并查看了付融宝风控档案等相关内部资料。对此,付融宝董事长梁振邦表示,付融宝将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投资人见面会,每月将在不同城市举行,将付融宝全面暴露在投资人的视线之下。
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岷峰博士指出,只有让互联网金融回归金融本质,创新和发展才有着陆点,希望更多的平台践行信息公开透明、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切实提高对投资人的保障,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真正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实惠!
据悉,付融宝去年10月获得上海上市公司中技控股、软银中国和浙商基金(北京)3.5亿元融资,因推出“成长链金融”理念和产品而受业内关注。
大数据产业峰会落幕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促建大数据安全流通公约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前进,大数据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机。而与此同时,大数据产业相关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据悉,2016大数据产业峰会于4月2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完美落幕,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作为主要赞助方参加大会,并带头诸多大数据企业共同建立了大数据安全流通公约,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此次大会亦是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成立以来的首次亮相。据了解,上海数据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是由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仪电、中国联通、晶赞科技等家企业于今年4月1日成立。上海数据交易中心运用来自联通、晶赞科技等企业的先进技术供应,实现了“隐私保护、数据私有和自主控制”三大目标。此次参加2016大数据产业峰会,正是其实现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努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据流通市场战略目标的一招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