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需要
1位
2位
3位
保险客服为您解答
【多家对比更放心】
立即咨询
 
我已阅读并同意沃保网的用户协议

国寿人保离银行牌照有多远?难控银行成一种痛

来源:沃保网编辑整理   2016-01-13 10:04:11
导读: 打造大金控平台是每一个金融企业的梦想,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保险业表现尤为明显。继平安之后,寿险老大国寿、财险老大人保显得很迫切,其中取得银行牌照成为关键一环,近期两大保险巨头双双在收购银行方面有了大动作,例如,国寿以130亿元入股邮储银行,人保以230亿元收购华夏银行。然而,两大巨头在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银行道路上还要走很久。

国寿人保大手笔举牌

作为一家金融控股集团,银行、保险、投资成为绕不过的关口。对于以保险起家的巨头,打造“大金控”银行牌照至关重要。因此,国寿、人保都在物色属于自己的“意中人”。

去年12月8日,国寿对外披露,拟斥资130亿元参股邮储银行配发。国寿公告称, 当邮储银行引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邮储银行不超过5%的经扩大后已发行股本。交易双方认定,国寿此次认购邮储银行的股份具有三年的锁定期。虽然金额庞大,但是占比较低,充其量国寿投资邮储银行只能算得上财务投资。

与国寿相仿,人保也从未停止收购银行牌照的脚步,在2015年末,终于跻身为华夏银行第二大股东。华夏银行2015年12月2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中国人保旗下人保财险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获得华夏银行19.99%股权,股权转让价格为230亿-257亿元。交易完成后,人保将跻身华夏银行第二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首钢总公司所持20.28%股权相差无几。

事实上,国寿也曾对华夏银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在德意志银行有意出让 19.99%的华夏银行股权时有意揽入怀中,不过却被人保抢先夺走。

据了解,德意志银行对于华夏银行而言只是财务投资者,其退出不会对华夏的管理和公司治理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而华夏银行低估值、高股息率且股权分散让国寿和人保看到了控股的希望。有分析人士指出,人保接盘不仅是基于财务投资目的,更是看好华夏未来发展前景及华夏作为全国性银行的渠道价值。

难控银行成一种痛

虽然人保晋升为华夏银行第二大股东,但距离控股华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这种蛇吞象的游戏并非谁都能玩得转。资料显示,两大金融巨头资产规模相去甚远, 截至2014年底,人保集团总资产为7822亿元,而华夏银行超过了万亿元,达到了1.85万亿元,人保在公告中也承诺未来12个月不会增持华夏银行股份。

银行是块硬骨头,国寿也遇到类似的难题,对于邮储银行这样的巨无霸只能以参股形成分享其渠道的红利。有分析认为,由于邮储银行的体量远大于国寿,国寿入驻邮储银行只能是财务投资,并不可能控股。另外,邮储系统也有属于自己的保险公司中邮人寿,国寿的介入将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邮储银行的存贷业务。

正因为看好银行股,在股市大幅波动之时,国寿参与收购银行股票一直小步不停 。截至去年前三季度,国寿还分别持有农业银行 、工商银行 、民生银行 11.96亿股、 3.2亿股和9.3亿股。1月7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主要股东国寿再保险耗资4784万港元场内增持公司1300万股,变动后持股占比17.12%。

几年前,国寿原高管就曾多次放言,迈出了保险综合经营向金融综合经营的第一步,但还不是一家真正综合性的金融集团,中国人寿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实现对银行“一控一参”的既定目标,但何时实现、控股和参股哪家银行尚需合适时机。多年下来,愿望仍很难实现。对此,一位专家分析,保险公司控股国有大行绝无希望,控股城商行也要看股东的背景,出手对象最好是股东背景相对较弱且股权分散的中小城商行。广发银行和民生银行曾经是国寿物色的对象,但控股路也一再搁浅。

与国寿相比,人保的增持节奏则紧紧相逼。除以上增持的华夏银行,人保去年7月耗资百亿元增持兴业银行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增持后人保系占兴业银行14.06%股权,与第一大股东福建省财政厅的17.86%相差并不大。

目前来看,国寿与人保争夺银行牌照的路上遇到了搅局者,安邦保险和富德生命人寿正在争夺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 .

综合金融慢半拍

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各类金融机构正在侍机扩张,国有五大银行都已拥有了自己的保险牌照,基金、信托以及四大资管公司也不断向保险业挺进。面对如此凶猛的市场争夺战,保险业也在打反击保卫战,牌照的并购价值也不断凸显。

中国平安率先出击,收购深发展银行,并通过合并形式做大银行规模。在这一过程中,国寿、人保也通过多种方式扩大自身的经营领域。尤其寿险公司参股银行 ,也是各险企银保业务转型与升级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银保新政的影响下,如果保险公司与银行缺乏股权上的联系,银保业务会比较被动。

目前,国寿已将寿险、产险、养老险 、基金、支付、信托、资管、电商、实业投资、海外业务等牌照收入囊中,而人保集团直接涉足的金融牌照有银行、信托、保险、基金、租赁。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在政策在鼓励大金融机构发展综合经营。不过,国寿、人保作为产寿险中的龙头企业,每一步走向都会引发广泛关注。在打造全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中,每一步都走得不轻松。

据介绍,做大做强大金融平台最核心的就是整合资源,让金融品牌在客户生活中不断深入。然而,面临不断市场化的金融服务领域,作为国企的国寿和人保在资源配置方面则一直存在壁垒。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国寿作为寿险老大,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在集团内部实现共享却举步维艰。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人保,人保作为财险老大,市场强势地位目前无人能撼动,但是其他寿险、健康险如何实现资源共享的问题也待解。

混业经营不可回避的风险

凡事总有两面,打造大金控平台也不例外。“混业经营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但也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不同行业风险之间的关联度更加紧密,一个公司的风险很可能会传递给其他公司,一个行业的风险也可能传递给其他行业,而且这种风险往往具有传递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保险机构除了与其他金融行业存在混业经营风险外,与互联网和健康养老等实体经济也存在上述风险。

据悉,银行与保险所经营的规则完全不同,银行为资产驱动型经营,而保险则为资管负债配匹型经营。险企也有只专注保险领域的,此前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曾明确表示并不经营银行,太保集团董事长高国富也多次表态将专注保险。

面对综合经营大金控平台的魅力,国寿与人保同样需要正视风险传递。事实上, 保险机构混业经营的风险已逐渐纳入监管的视线。2014年10月,保监会发布业内首个针对非保险子公司的管理办法,明确险企和其非保险子公司之间要设立防火墙的同时, 也首次提出险企高管不得兼任非保险子公司高管的要求;2014年底,保监会对保险集团实施并表监管,非保险业务进入监管视线,以防范金融风险传递。

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沃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沃保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先阅读《内容转载授权说明》,按照相关规定获得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资讯内容中如有提及保险产品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保险公司官方正式条款为准;如有涉及信息准确性偏差,请联系沃保官方客服。
0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相关资讯
购买
请留下您的信息,沃保网立即指派 [平安人寿] 的优秀代理人为您服务:
* 您的姓名:
 电子邮箱:
* 手机号码:
* 所属地区:
恭喜您,提交成功!
  • 为了使您及时获得专业服务,请谨记您的沃保账号:
  • 登录邮箱:
  • 初始密码: 123456 修改密码
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咨询和报价。
您还可以拨打沃保服务热线:0592-3662001,我们欢迎您的咨询!
扫描沃保微信
手机页:国寿人保离银行牌照有多远?难控银行成一种痛
右击另存为下载到本地

国寿人保离银行牌照有多远?难控银行成一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