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控股斥资10亿购民安保险51%股权扩大金融版图
时隔四年,民安保险的股东方再度易主。这是近七年内民安保险的第三任东家。
日前保监会发布关于民安保险变更股东的批示,泛海控股通过间接全资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建投,斥资10.2亿元收购民安保险51%股权。
毫无疑问,这标志着这家总部位于深圳、注册资本20亿元的财险公司,在送别前任股东方——海航系后,将迎来正大张旗鼓打造“产业+金控”集团的泛海控股。
在海航系控股的数年内,民安财险的经营表现实难言尽如人意。净利润亏损1.06亿元、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这是民安2014年交出的成绩单。
而早前已宣布成立再保险公司、并寄望再囊括一张寿险牌照、打造全牌照保险集团的泛海控股,能为这家长期徘徊在盈亏边缘的财险公司,带来助力几何?仍有待后效。
泛海金融再落一子
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泛海控股净利润达11.8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5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29%;投资收益3.5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7亿元增长逾180%。
泛海控股在公告亦有所披露:公司金融板块核心——民生证券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业绩同比大幅上涨;2015年前三季度民生证券合并报表反映的营业收入为23亿元,同比增长122.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8.6亿元,同比增长达300%。
若以此计算,仅民生证券对泛海控股的利润贡献度高达72.8%;但从硬币的另一面来说,以地产、电力为产业基础的泛海控股,其非金融板块的增长已略显乏力。集团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并不讳言:“金融板块将成为下一阶段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而从现阶段公司架构中,或更能窥探一二:目前泛海控股内部成立了8个产业集团总部,除电力集团、房地产开发集团外,其余6个集团总部均与金融、资管领域高度相关,分别为互联网金融、保险、证券、信托银行、资本投资管理和不动产投资管理六大集团。
毫无疑问,掌舵人卢志强深谙资管、金控将为泛海系带来怎样的助力,亦正基于此考虑,泛海控股过去一年内大肆地囊括金融牌照、收购金融机构:2014年3月收购民生证券73%股权,同年5月增资民生信托,间接持有民生信托25%股权;2015年4月更称拟以自有资金41亿元投资设立“民金所”、泛海担保、泛海基金和泛海资管公司。
然而,泛海本次收购的财险标的机构——民安财险,其经营水平、盈利业绩并不尽如人意。年报数据显示,民安财险2011年亏损2.3亿元,2012-2013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46万元和285万元,2014年却又再度“由盈转亏”——亏损1.06亿元。
“但在过去太保、海航时代,民安一直游离在盈亏的边缘。近年来偿付能力整体下滑,业务发展态势亦并未尽如人意。在泛海控股期间能否实现”咸鱼翻身“,则仍待后效。”华南区域一财险机构人士如是认为。
民安“七年之痒”
对于近年来股权的频繁变更,民安财险内部人士在面对记者作问时略显无奈:“涉及到股东方的更替,我们不方便作更多的评价。”
成立于2005年的民安财险,总部设于深圳,前身为1982年在深圳设立的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2009年中国太平购入民安控股48.66%股权,加上此前所持的股权,民安控股成为太平保险的全资附属公司。
然而,这段蜜月期历时并不长久。2010年3月,太平保险即对外宣布,出售其持有的民安保险100%股权权益。2010年9月中国太平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报价15.41亿元。
其时,民安保险股权遭转让,主要缘于大股东整合资源的需要:其时中国太平旗下有两家财险公司——民安保险与太平财险,两者都是传统产险公司,在业务模式、市场资源、经营费用等方面有着较高的重叠度。
总部同样设立在深圳的太平财险,保费收入约达民安保险的2倍有余;而民安保险连年亏损的状况亦让中国太平不堪重负,最终选择出让民安的全部股份;
2011年,保监会正式批复民安保险股权变更的申请,中国太平全身而退,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公司、上海恒嘉美联发展公司等6家受让人成为民安保险新东家,标志着海航系继2009年与新光人寿合资组建新光海航人寿后,借道民安财险正式进军财险市场。
孰料,这段当时备受关注的“联姻”,时隔4年后再度分手。
一华南保险业资深人士对记者透露,主要原因在于海航资本2011年参股的华安财险(持股比例19.64%),手握两张财险牌照的海航系无疑会对这两家总部同在深圳的财险公司作权衡选择,这与中国太平当年“选择留下太平财险抑或民安财险”的命题高度相似。
“毫无疑问,华安财险的发展势头、经营业绩均较民安财险更胜数筹。民安在业务拓展、净利润贡献、综合收益总额等指标中表现并不如人意。”前述消息人士称,“实际上,从去年年初起,海航系便在为民安寻找下一任的卖家。”
数据显示,2014年华安财险净利润为3.32亿元,较2013年的2.07亿元增长逾60%;综合收益总额为4.88亿元。相较连年徘徊于盈亏平衡线上的民安财险而言,无疑竞争力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