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净利润有望达40亿 不排除单独上市可能性
导读:细剖普惠业务群的高管团队,其构成继承了平安一贯“中西合璧”的风格:除CEO赵容奭、首席风控执行官林允祯来自韩国花旗外,抵押事业部总经理秦福荣加盟平安前任职于台湾国际商业银行,无抵押事业部总经理倪荣庆是在平安工作逾20年的“土著”, SME事业部总经理吕娜则来自于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福州分行。此外,远程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徐汉华来自香港,加盟平安前曾在宝洁、戴尔等外企任职大中华区管理工作;线下销售事业部总经理陈东起此前任平安产险河北分公司总经理。
“累计客户250万,贷款余额逾700亿元,在全国131个城市中布局650家门店、4000个网点,员工总数近3万名,2014年净利润23亿元。”
若单独将这组数据拎出来,可能并不容易想到这是平安集团新组建的“普惠金融”业务集群当下的成绩单。据悉,截至2015年5月底,平安普惠业务集群净利润同比增长53%。
若全年同比增长率也以50%估算,同时考虑抵押贷款业务,SME(中小型企业)贷款将于8月起大规模推广所带来的溢价,2015年平安普惠业务群的净利润有望达到近40亿元,将与今年业绩增长同样靓丽的平安信托争夺中国平安(601318,股吧)旗下子公司净利润贡献度的“第三把交椅”(前两把交椅的拥有者分别是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和平安人寿)。
日前,平安普惠董事长兼CEO赵容奭接受了采访,这位于2014年年初执掌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的韩国人,曾于汇丰、花旗等外资行有逾十年的信用卡、信贷、风控等部门的工作经验。
若以业务规模计算,平安普惠已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但对赵容奭而言,如何带领这个消费金融的“巨无霸”走上快车道,仍是横亘在他面前一个不小的难题。
“未来消费金融领域的市场竞争必然趋向激烈,最终只有几个大玩家能够存活下来,平安普惠会是其中一员。”赵容奭的信心来自于,作为整合主体的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下称“平安信保”),2007年起步,2012年方“扭亏为盈”,但近3年的发展速度之迅猛令人咋舌。
2015年预计新增贷款逾1000亿元,2018年预计新增贷款逾6000亿元,总计覆盖人群达2500万,这是赵容奭立下的“军令状”。
当言及对完成该目标是否有信心时,赵淡然一笑,“这无关乎信心,而是必须要达成,如果你不行…”深谙平安文化的他做出了一个“请君离开”的手势。
先是普惠业务群的统一、再是平安付与万里通的合并,平安集团整合旗下子公司业务的频密举动,引起市场对其“子公司单独上市临近”的猜测。对此赵容奭表示,“不排除有上市的可能性,但目前尚未有非常清晰的目标,有计划后会跟市场分享。”
最新获悉,目前平安普惠事业群的法人实体下包括平安保代、信安咨询、天津担保、富德担保、信安小贷、重庆小贷、富登保理等,未来不排除成立一个实体法人子公司将前述的一众公司纳入其中。
“三大产品、两条渠道”
2015年3月,中国平安宣布将平安直通贷款业务、陆金所辖下的P2P信用贷款及平安信保三个模块的业务统一整合为“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发力消费金融。
7月22日,赵容奭对外宣称,历时4个月的产品、系统、团队整合已经步入尾声。
据了解,普惠业务群最新组织架构分为三部分:三大产品线(分为有抵押、无抵押、SME),两大销售条线(线上远程销售——电话、网络、移动端,线下销售——门店)和共同资源部门(如运营、行政、人事、财务等)。
细剖普惠业务群的高管团队,其构成继承了平安一贯“中西合璧”的风格:除CEO赵容奭、首席风控执行官林允祯来自韩国花旗外,抵押事业部总经理秦福荣加盟平安前任职于台湾国际商业银行,无抵押事业部总经理倪荣庆是在平安工作逾20年的“土著”, SME事业部总经理吕娜则来自于民生银行福州分行。
此外,远程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徐汉华来自香港,加盟平安前曾在宝洁、戴尔等外企任职大中华区管理工作;线下销售事业部总经理陈东起此前任平安产险河北分公司总经理。
言及三大业务线中尚存的问题,赵容奭直言“整合难度不高”,“整合期间的4月-7月,业务增长速度仍达48%”。
他进一步解释道:其一,三者均属平安集团旗下,文化相通,整合过程中鲜有人员流失;其二,三者业务本身并无太多重叠部分,只需做增量、让不同业务之间形成协同即可,而不需考虑业务资源或业务方向的重新分配;
“平安信保主攻线下无抵押贷款,优势在于风控管理;平安直通优势在于纯线上产品,业务的推广,两者形成渠道互补。”赵容奭称,“陆金所P2P业务的剥离,则稍显棘手。陆金所P2P模块在合并之前有106家线下门店、有自己的产品、销售团队和管理团队,其整合到信保团队中确实需要资源和机制上的重新调配。”
据了解,有抵押、无抵押和SME三大业务支柱,目前在普惠业务群中尚有“长短腿”之别:作为整合主体的平安信保,其一贯强项是无抵押个人贷款。截至2014年末,平安集团保证保险的承保规模和利润分别高达153亿元和27.7亿元。
相比起无抵押贷款,有抵押贷款和SME业务由于起步较晚,其体量则略显逊色。
“有抵押贷款虽然起步较晚,但未来大有机会。SME还不好说,从世界多个国家经验看,还没有太多公司在SME业务上成功,因为其获客、审批、风控难度均较大。一旦发生信用危机,最敏感、最容易被波及的就是这部分小微型企业。”赵容奭并不讳言。
据悉,平安信保曾于2012年尝试在6个城市推行SME业务,但经测试后发现每月新增贷款规模并不显著,销售成功率较低,尔后无奈暂停其业务推广。
此番重新起步、主攻SME,赵容奭绝非“空手而来”:2014年平安集团收购淡马锡旗下富登担保,其看重的便是富登的资源和SME团队的经验;今年被赵容奭招致麾下、分管SME事业部的吕娜,此前是“小微之王”民生银行福州分行的副行长。
厘定三大战略
2007年起开展信用保证保险业务,2012年方才“扭亏为盈”,平安普惠整合的“前身”——平安信保此前的发展历程绝非一帆风顺、波澜不惊。
实际上,在与赵容奭的交流中,他坦陈,“2013年信保的表现差强人意,全年贷款余额等各项指标增速仅20%左右,这在新兴消费信贷市场中是不及格的表现。”
“2014年我们做了一些不同的尝试,才猛然醒悟过来:过去数年,团队习惯于借鉴发达国家成熟消费金融体系中的"客户分层模型",将目标客户群定位在较为底端的客户,但事实上我们发现信保存量客户中的30%,其实应该是由商业银行来服务的客户群。”他直言。
过去在信保体系中,线下门店店员要负责前期的个贷审批、贷后管理甚至是追加贷款,同时兼任风控工作,可谓是“集运动员与裁判于一身”。
正基于此,2014年赵容奭大刀阔斧地祭出三项被视作战略性的调整:销售团队与风控团队完成分离、产品线多样化和互联网化的科技创新。
“未来消费信贷市场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风控专员的能力是业务的"生命线"所在。目前普惠在全国范围内有逾3000名风控专员,只负责客户筛选、初步审批和贷后管理,不再涉及前端销售与贷款。”赵容奭如是称。
2014年前,平安信保产品类型、业务模式均甚为单一,拳头产品仅“平安易贷”的无抵押贷款系列;7月中层会议后赵容奭提出要让“产品多样化”,团队方才开始陆续研发其他类别的贷款产品。
截至2015年7月,已有业主贷、车主贷、寿险贷等12种无抵押产品,房抵贷、安业贷等5种有抵押产品和生意贷、标准担保等6种SME贷款产品。
如何将消费信贷产品互联网化,是赵容奭近一年来深感兴趣的话题。据悉,平安普惠将于近期推出基于数据分析、人脸识别技术的纯线上无抵押贷款——爱贷,6分钟完成贷款,与微众银行力推的“微粒贷”有较大相似之处。
“坦白说,这项业务风险很大,但我相信有机会。互联网机构倚重海量的行为数据放贷,我们的数据量和样本量只有250万,但均为贷款数据。”赵容奭称,“推广测试前期,会限定每月借贷客户上限为10万名。”
千亿贷款风控术
平安普惠的整合“收官战”已步入尾声,但对掌舵人赵容奭而言,挑战才刚刚开始。他透露,新战略执行下,他最关注的两个方面分别是:如何保证信贷质量不恶化?如何在业务高速发展的前提下适度降低费用率?
他举例称,韩国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其每年新增贷款组成中的70%都是投向存量客户,一方面由于投向存量客户不需要获客成本,且贷款质量更佳;另一方面韩国的消费金融市场已趋向饱和,他们需持续把信贷资源分配给存量客户,以降低其费用率。
“但在中国,消费金融是大有潜力的成长市场,我们不可能只关注存量客户,获得更多新鲜客户是"刚需"。但如何在迅速获客同时适度降低费用率?”赵透露,“新增贷款比例向存量客户倾斜的大趋势方向不会改变,未来该比例将从现阶段的15%提升至50%以上。”
言及消费金融,风控结果的优劣最终体现为坏账,信贷损失率总归是绕不过去的关注点。
据悉,过去信保事业部所承保的中低端个人消费保证保险业务信贷损失率约6%,略低于国际消费信贷损失率8%的水平。
在赵容奭看来,未来有抵押贷款业务线的不良率将不超过2%,进入正轨后将维持在平均1%的水平;无抵押贷款业务线则取决于客户群体,预期内部优质客户坏账率约3%,次级客户约8%的水平;SME业务则刚开始做,“目前谈不良尚为时过早。”
若客户未能如期还款,平安普惠将替客户在80天内向贷款机构予以理赔,随后普惠事业部再向客户催收该笔款项,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回收”。
“实际上"回收"(催收)对信贷损失的最终影响相当大,若减少了催收这一环节,预计信贷损失率会上升近10个百分点。”赵容奭对此直言不讳。
据了解,平安普惠拥有庞大的专属贷后催收团队,其主要考虑便是将催收的定价权和主动权掌握在可控的范围内。
赵容奭认为,“很多借贷机构只管理需求,不太注重贷后风控,但风控基础建设的线下部分是不能自动化的。除了我们,中国消费金融市场中鲜有机构拥有如此庞大、覆盖广阔的线下基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