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首单永续债在港发行
导读:中国保险业永续次级债第一单近日在香港落地,发行主体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资保险企业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作为这一新型融资工具的尝鲜者,中国太平此次发债共接获订单逾85亿美元,超额逾14倍。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保险业融资工具整体欠缺的大背景下,永续债这一新型融资工具,未来有望紧随次级债,成为国内保险公司的又一大资本补充途径。但眼下当务之急是,现有法规对于保险公司能否在内地发行永续债并无明文规定,保险公司对于这一新型融资工具观望气氛浓。
中国太平首“尝鲜”
根据中国太平近日公告,其刚刚完成发行6亿美元永续次级债券,为亚洲保险公司(日本除外)首次发行此类资本工具。中国太平共接获订单逾85亿美元,超额逾14倍,于5.45%的息率水平定价。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中国太平抓住了债券市场需求旺盛的机遇,赶在9月债券发行高峰前完成,正值暑期后黄金发行时点。标准普尔将此次发行的永续次级债评级为BBB-,给予“中等股权性质”的信用评级,在允许额度内将全额被视作权益。
中国太平发行永续债的目的,在于借此提升整体财务及资本实力,进而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
业内人士介绍说,永续债具有类股权性质,因此常常被发行人用作以下几方面的用途,一是补充资本金,二是提升信用评级,三是修饰报表,四是锁定长期限融资资金。简言之,即将其当作长期资金使用。
新工具有望在内地落地
其实,全球永续债券的快速发展主要集中在近十年间,占整个债券市场的比重依然很小。尤其是在境内市场,永续债仍属新生事物,目前已发行的案例屈指可数,在保险机构中暂无发行先例。
一位保险投资人士告诉记者,中国太平这次是在香港发行,至于保险机构能否在内地发行永续债,目前暂无明文规定。“我们预判,随着中国太平首单的落地,这一新型融资工具在内地落地的时间表也会加快。之前保险机构发行可转债的政策文件出炉,几乎是与中国平安相关试点同步的。”
受业务快速发展、产品结构失衡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国内保险公司近年来偿付能力下滑,亟须资本救急。如果说上市险企还能通过资本市场“输血”,那么对于非上市险企而言,在向股东伸手要钱变得越来越难的前提下,对于新型融资工具的期盼尤为强烈。
一家非上市险企人士坦言,现有的融资渠道已经难以满足他们对资本的饥渴,受自身条件所限IPO又难以成行,在此情况下,拓宽保险公司融资渠道成为当务之急。而据业内人士介绍,永续债的发行主体并不仅限于上市公司。
如业内人士所说,对于发行人而言,与其他债务融资工具相比,永续债的优势在于,可以补充股东权益、避免摊薄股本、降低资产负债率、票息税前抵扣、对财务杠杆比率影响轻微等;劣势则在于,从融资成本角度考虑,毕竟永续债的期限更长、票息有不确定性,而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较高,融资成本往往明显超过普通债权融资。
“也正因如此,只有高评级企业才有能力和可能通过永续债进行融资。言下之意,即使这一新型融资工具将来在内地保险业落地,也并非所有保险机构可染指。此外,作为舶来品,监管部门未来对于永续债性质的认定及相关会计处理,也是决定保险机构参与这一新型融资工具积极与否的关键。”上述人士对记者说。
永续债:也叫无期债券,是国际市场上较为成熟的债务融资工具之一,是在流动性非常充裕而股票估值很低时,补充资本改善负债率的良好工具。作为长期限含权债券的重要代表,永续债具有高票息(通常在5%至8%之间)、超长久期等特点,绝大部分永续债附加了发行人赎回条款并利率调整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