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首款互联网保险产品诞生
【编者按】近几天,在微信朋友圈里一个“求关爱”的图文消息的出场迅速“刷屏”。据了解,这是泰康人寿目前正在内测上线的一款产品。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道南表示,这款产品最核心的特点是保障型产品互联网社交化,目前正在小规模测试中。
仅仅两天时间,“求关爱”的连锁反应链条已经迅速蔓延,参与程度很高。一位大型险企高管分析:“‘微信+银行’做了红包,‘微信+保险’做了关爱,在收费模式和承保核保上,该产品为行业互联网创新做了榜样。”
作为首款诞生于微信平台的互联网保障保险产品,从“怀胎”到“出世”,“求关爱”大概经历了3个月的“孕育期”。泰康人寿创新事业部负责人毕海告诉本报记者:“这算是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互联网保险产品,是根据微信这一平台‘量身定制’而成的。”
关爱互助属性:并非众筹
在微信平台,“求关爱”这样描述自己:“微互助”只需1元轻松获得1000元防癌保障,转发到朋友圈,小伙伴最高可以为你追加到10万元保障。其中,18~39岁1元钱可以买1000元保额,40~49岁是1元能买300元保额。
业内有分析称,该产品类似众筹保险。互助概念的提出,几乎是纯血“互联网思维”的保险翻版。而众筹保险更类似于私人、团队定制化的概念。目前具有类众筹性质的保险产品还比较少,情人节火爆的“爱情险”算是一例。
对于市场的看法,毕海称:“这款产品并不算众筹,其实并不具备众筹的基本特征。产品的出发点只是大家一起来投入基金,相当于做了一个风险池。一旦出险,就由这个基金来赔付。”
而选择防癌保险的原因,毕海解释称:“本身防癌保险产品在这样的形式和平台下并不是一个很好做的产品,选择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实现‘互助’的保险本质。”
该产品与微信的合作模式是,微信方面主要提供技术支持,如一些微信接口的开放,而泰康方面在微信支付上则会贡献更多的用户量。
有业内人士说:“以微信和微信支付的发展速度来看,微信一定会成为保险公司下一步在第三方平台选择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实际上,去年下半年以来,保险公司对微信的关注度就已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接入微信接口意味着你的保险产品将在极短的时间内面对微信此前沉淀下来的庞大用户。
保障型产品社交化:回归保险本源
对于险企而言,有效客户数是衡量一个公司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能够覆盖多少客户也是险企是否有竞争力的评价标准。而在移动互联时代,借用马化腾的话说,一般人在PC端上网的时间每天约2~3小时,但微信是16小时在线(除了睡觉),手机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所以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
因此,接入微信就意味着拥有海量客户。目前,不光是银行、基金,保险公司当然也不会放过这片“待垦之地”。目前,虽然大多数保险公司已经通过在微信开通公众账号的方式意图来拓展新的领域,但真正在微信上完成购买产品的只有一例,即一分钱能买“春运险”的微信一款保险产品。
毕海表示:“保险的本质是互助,而‘求关爱’的最大特点在于贴近了移动互联时代保险产品的社交化属性后,能够带动保险回归互助的本质。”
据了解,该产品在早期亦考虑过“抢红包”的形式,与“抢红包”类似,比如赠送1元的防癌保险红包,大家进行抢入和分发。“但由于担心对于并不很懂保险的人群而言,送防癌保险是否会有‘触霉头’的感觉,所以没有采用这种形式,而是采取了由被保险人自行发起的方式。”
此外,针对该产品可能涉及到隐私信息的处理问题,比如曝光人的年龄区间等等,毕海表示:“这个问题将很快被修复,下周内会只让大家能看到有多少人给了‘关爱’,而不能看到保额,从而不涉及隐私问题。”
除了社交化属性,保险产品的定制化由此再进一步,日前有业内人士声称:“目前虽然保险业距离为个人定制还很遥远,但为产品定制‘正在进行时’。”
所谓定制化的生产,例如,百度地图中的导航功能和人的驾驶习惯相关,谨慎和玩命的驾驶习惯不一样,车险就可以依此进行差异化定价。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属性来设计相关产品将是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