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人寿年内上市已拍板 新考验保险股估值
【编者按】从2007年就宣布准备上市的泰康可谓“路途漫漫”。近日,泰康人寿总公司副总裁邱希淳表示:“泰康终于要在今年上市了,并已提上日程。”
其实对于泰康何时能登陆资本市场的话题绝对算得上“老生常谈。”早在2007年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对外表示“上市,应该快了!”2011年8月再次明确了上市时间表。预计公司在未来三年内实现A+H同步上市。
2012年两信托股东: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和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纷纷退出泰康人寿,尽管再度引发泰康人寿上市进程猜想,但公司称IPO仍无时间表。
得到邱希淳的消息后,再度核实,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泰康今年有计划先在H股上市,已与投行接触。”
银保下降,现金流趋紧急上市
公司上市融资,扩充资本是启动IPO最直接的目的。陈东升自2007年就宣布泰康准备上市,但却迟迟未能排上日程。业内翘首以盼,但泰康却通过拖延上市这个“态度”告诉受众,“泰康现在经营状况良好、资本比较充足。”
根据泰康发布的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至2012年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77%、155%和183%,符合保监会监管要求。
2012年,集团总资产达到4141.88亿元,同比增加17.97%,实现了稳步增长。但全年保费收入出现下滑,据年报显示:2012年实现保费业务收入615.78亿元,较2011年的679.37亿元,同比下滑9.36%。同时其退保金高达69.42亿元,大幅增长39.95%,超其净利两倍以上。
尽管2013年的年报还未出炉,但据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泰康2013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11.24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153.35亿元,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14.44亿元。
今年新增披露的两个统计标准,分别为“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也正是这一微妙的变化,将险企经营策略开诚布公。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原保险保费收入”已不能用来简单衡量各公司在行业中的排名,尤其是人身险公司。
根据数据比较得出,泰康人寿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仅是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四分之一。而根据新会计准则,“原保险保费收入”是传统险及通过保障风险测试的分红险及万能险的保费收入部分。
没有通过风险测试的万能险和分红险的投资收入部分则不被视作保费收入,被列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这笔资金多数来源于以银保渠道为主的万能险。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泰康人寿银保渠道保费187亿,同比下滑23%。
过去的泰康依靠银保渠道吸纳了大笔资金,银保渠道保费的下滑的确对公司的保费收入影响不小。泰康人寿总公司副总裁邱希淳对银保渠道的不景气的看法亦表示认同。
他坦言:“近年来,泰康的银保渠道并不能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这主要归结于银行向泰康收取的手续费近乎是之前的两倍,达到4个点左右,并且产品的收益率并不高。再加上险企银保渠道屡遭投诉的负面影响,很难增加客户的粘性。”
“2013年泰康满期兑付的金额较大,目前该险企的现金流存紧张,为了补充资本,缓解现金流的压力,泰康选择上市的时机不该再拖了。”
另有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如果还坚持不上市,公司的投资规模就会下滑,这会影响到公司的偿付能力等等,并且泰康的目标也绝不是寿险第五名的位置,它急需资本的支持。”
保险股估值低迷,上市遇阻
泰康上市终于提上日程,但近些年保险股的估值下跌或许是泰康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据万德数据显示,自2009年开始,已经上市的四家保险公司在A股和H股的估值中均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
以A股市场的中国平安为例,2009年至2013年的平均市净率(PB)分别为4.09、3.95、2.90、2.36和1.93。而平均市净率达到2以上的公司仅有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两家,分别为:2.05和2.01。
毋庸置疑的是,对于泰康人寿的估值也定会参考这四只保险股的估值情况,这直接影响了泰康人寿的融资规模。
尽管泰康现在还未上市,其在寿险行业中也一直保持着前5名的江湖地位,在行业内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然而保监会2013年8月2日宣布正式启动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对泰康来说并不算是一件利好的事情。此次实施的先期改革放开了传统险2.5%的预定利率上限,将定价权交给公司和市场,但超过保监会设定的3.5%法定评估利率,仍需一事一批,且险企偿付能力必须达到150%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寿险费率改革无疑将惠及消费者、但却加剧保险业竞争,增加险资的投资压力。由于初期仅放开传统险,假设预定利率由2.5%的水平提高至3.5%,目前市场上的人身险保单价格可能降低10%~20%,可能引发大笔退保资金。”
除此之外要将利率提升至3.5%,甚至可能做到4%,这样的放开一方面的确增加了对客户的吸引力,或许会增加一笔保费收入,但对险企资管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
某险企人士介绍:放开政策会促使一些小型的保险公司积极尝试,且利率应该会将近3.5%甚至超过。这时候像泰康一样的大型险企如果不参与,那么市场份额就会被小型险企“抢走”。
但这样的保险产品会增加保险利差损的风险。因为长时间受政策束缚险企资管可以较为轻松地将利率做到2.5%。如今利率放开,如果哪一年的收益率没有做到3.5%,保险公司就会亏损。更直接的影响就是险企分给客户的利益越来越多,留给自己的就越来越少。
近些年,保险行业的总资产一直不断扩张,2013年保险行业总资产82886.95亿元,较年初增长12.7%,保监会一再放开险企的投资端,保险这块“蛋糕”也有望越做越大。
但业内人士坦言:“现在保险公司的产品的通病就是缺乏吸引力。谈及吸引力就不得不提到在春节前期,泰康开通微信支付1分钱,“抢”到80万元的“春运保险”。又如部分保险公司推出“人在囧途险”、“春晚收视险”、“鞭炮险”和“吃货险”等奇葩保险。这些保险产品迅速涌入市场,赚足受众的眼球,但各个险企的老板都明白这些产品的最大意义就是吆喝赚名声,绝不可能为险企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利润增长。”
险企将资金多数用到渠道里,投资收益率不高,给客户的分红也就不高,伴随而来的是客户对购买保险产品的热情度降温,由此看来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保险产品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