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险十年未获批 险企热衷开发养老地产
来源:沃保网编辑整理
2013-09-27 09:38:28
导读:
【编者按】以房养老?60岁的刘老太一听就迷糊了,“我的房子在我百年归老之后肯定得留给我儿子,要我把房子抵押给其他人,我可不甘心。”刘老太的想法代表了七成以上老年人的想法。“倒按揭”一年业务量为零 据了解,在银行业务中,“以房养老”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这种贷款专门针对有产权房的老年人。老年人可以将
【编者按】以房养老?60岁的刘老太一听就迷糊了,“我的房子在我百年归老之后肯定得留给我儿子,要我把房子抵押给其他人,我可不甘心。”刘老太的想法代表了七成以上老年人的想法。
“倒按揭”一年业务量为零
据了解,在银行业务中,“以房养老”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这种贷款专门针对有产权房的老年人。老年人可以将房子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按月从金融机构领取现金养老。在老人去世后,该机构有权将房屋出售、出租或拍卖,用以收回贷款。由于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分期付款购买贷款人的房屋产权,类似于将现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反过来做”,因此也被称为“倒按揭”。
咨询了多家银行,发现“以房养老”的业务各家银行的参与程度不一,建行等大部分银行都表示没有此项业务,而就算是有该项业务的部分银行,其工作人员也对该项业务办理表示“不太熟悉”。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银行推出“倒按揭”业务至今已一年,但业务量为零。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以房养老目前银行试点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规定了抵押期限,无论10年还是20年,到期后如果不还款,房子就没了。对用唯一住房做抵押的老人肯定有顾虑。
更热衷开发养老地产
据介绍,这次《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关于“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十年前就曾被保险业内人士提出过,“但金融机构担心房价会跌,消费者则担心房价会涨,抵押后亏本”,种种矛盾因素导致“以房养老”一直没有获批。
幸福人寿前董事长孟晓苏是“以房养老”的积极推动者,他在官方认证上指出,“我国老人多数有房而缺钱,无子女老人很多。多给老人一种选择权不是坏事。”
地产:几无房企涉足“以房养老”
有统计称,目前已有80家地产商进入养老地产领域,公开信息披露的养老地产项目已经过百个。但几乎没有房企独立涉及“以房养老”领域。
困境一:金融机构利息收费难走低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高连奎认为,将住房抵押给金融机构,从金融机构取得不菲的年金,看起来挺美,但金融机构需要收取利息。“这个长期利率估计要在7%左右,没有几个中国的中老年人愿意承受。”业内人士还认为,相关“以房养老”缺乏具体可操作性,譬如房子如何估价、拿到贷款怎么用、房贷没还完怎么办等问题。
困境二:房价涨跌难辨,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目前金融机构推出相关“金融产品”并不是特别积极,推出的产品也没有受到热捧,业内人士认为,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于金融机构对房价下行的担忧,“对于倒按揭来说,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孟晓苏也表示,保险业界普遍认为房价会跌,而老人寿命在增长,“保险公司不愿亏钱而集体沉默,是其过去十年无法推出的最大阻力。”
平安证券研究员缴文超表示,在中国“以房养老”的最大不确定性来自于房地产政策和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未来房地产价格走势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上房屋产权面临70年后被收回或者中途被拆迁的风险,这种不确定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意愿参与这个计划。”
困境三:企业“倒按揭”运作能力各有瓶颈
由于住房反向贷款涉及银行房产的处置权,而目前银行没有这个处置能力,只能通过银行拍卖渠道,因此就算是实行住房反向抵押保险,本质上也是反向抵押贷款,目前保险公司不具备这些资质,有业内人士如是分析。
对于房企“重养老地产轻以房养老”,戴德梁行董事黎庆文表示,“以房养老”作为一种金融产品,需要有精算人员进行详细评估,房企并无此能力独立推行。
困境四:养老习惯制约“以房养老”
缴文超表示,养老习惯是制约中国“以房养老”的人文因素。中国老人更信任政府发起的养老模式,如目前的社保模式,另外,中国老人习惯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子女也希望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取老人的房产,因此“以房养老”可能更加适合无子女老人或子女在海外的老人。
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沃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沃保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先阅读《内容转载授权说明》,按照相关规定获得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资讯内容中如有提及保险产品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保险公司官方正式条款为准;如有涉及信息准确性偏差,请联系沃保官方客服。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