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产险上榜“德勤中国风险智能榜”
【编者按】日前,“第三届德勤中国风险智能榜”组委会代表谈亮在上海为太平洋产险颁发奖牌。太平洋产险副总经理金鹏代表公司接受了颁奖。
今年5月3日,保监会发布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整体框架》。据统计,这份整体框架里有191处出现了“风险”两字,风险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它贯穿到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产品研发、承保理赔、客户服务、再保险等过程之中,保障了保险公司稳健运营。
近日,太平洋产险因较好的风险管理能力荣获“第三届德勤中国风险智能榜”综合实力优胜奖和年度风险管理创新驱动奖两项大奖。组委会发布的《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白皮书》对太平洋产险风险管理体系做了全面推介。
太平洋产险副总经理金鹏认为,加强风险管理主要在于两个层面:一方面是保险公司自身要提高免疫能力。另一个方面,充分运用新兴技术和创新手段管控风险。“第三届德勤中国风险智能榜”的两个奖项正是全面肯定了太平洋产险在这两个层面的表现。
“德勤中国风险智能榜”自2011年创立以来,通过对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较为先进的中国企业进行评选,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个高层次的风险管理交流平台,鼓励中国企业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据了解,今年全国共有20多家企业获得综合实力优胜奖,分布于银行、证券、保险、能源、通信、医药等行业。
两份风险报告呈现风险概况
“风险管理其实是保险公司的一个免疫系统。”太平洋产险副总经理金鹏认为,既是风险管理部的主要职责,也需要各个部门、分支机构的全程参与。
对于一个保险公司来说,保费、利润等数据都只是外在的表现,公司内在是否持续健康的运作更重要。现在一些公司没有专职的风险管理部,尤其是刚刚起步的中小公司,忙于业务拓展,将风险管理当做后台、辅助性的职能,没有完全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
据了解,2007年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后,太平洋产险就设立了专职的风险管理部。太平洋产险管理层每月都会收到两份报告,总公司层面的风险评估报告和分公司风险监测报告。总公司风险评估报告里会针对一些特定的指标来做出提示。比如偿付能力的风险情况、保费增长率、综合成本率变动、风险资本,也包括投资方面的投资收益状况、A类资产浮亏状况、价格风险敏感率分析、利率风险敏感率分析等一系列的监控指标等。通过分公司风险监测报告就对相应分公司的业务问题“一目了然”。
以创新驱动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服务于转型发展战略
目前,产险行业的承保已进入微利甚至亏损的下行通道,在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背景下,产险业的市场竞争预计将会加剧。金鹏对此表示,虽然新的项目供给、新的保费供给相应减少,但全社会对风险需求没有变。保险公司若有内涵发展的能力,提供客户需要的产品、制定合理价格,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就能把握公司经营的主动权,就可以保持适度的增长和稳定的盈利。
太平洋产险一直将保险业务的稳健经营放在首位,经营效益行业领先,发展速度与行业相协调。数据显示,2012年,太平洋产险实现原保费收入695.50亿元,同比增长12.92%;实现净利润26.59亿元;市场份额12.58%;综合成本率95.78%;应收保费率3.12%,各项业绩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据金鹏透露,今年太平洋产险的一项重要工作仍是强调以创新驱动,继续加强风险管理。在转型阶段下,太平洋产险风险管理的思路也发生了变化。从过去以产品线为主,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风险管理模式。以个人客户为例,每个客户有若干不同的保险需求,比如汽车、家庭财产、旅游、健康保险等。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形成风险模块,组合成一揽子的保险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一站式服务需求。同时在公司内部,逐步实施以客户为单元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模式。
太平洋产险风险管理的创新还体现在业内率先开展风险收益分析。风险收益分析被国际领先金融企业普遍采用,在国内银行业也应用广泛,但在国内保险业几乎没有开展。为了配合偿二代建设,太平洋产险积极尝试开展风险收益分析,按客户类型、险种、区域测算了业务的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并运用到经营管理过程之中。比如在公司的业务预算规划过程中,有了保费规模预算和利润目标以后,就需要确定合理的险种业务组合和区域业务组合。通过定量方法来建立风险的评估模型,运用模型来分析各险种、各区域的风险水平,评估各险种间、各区域间的相关性,然后运用类似于现代金融投资组合中有效前沿曲线的方法,就可以确定一个既能满足预算要求、又能使风险水平较低的业务组合。据了解,风险收益分析还被运用在太平洋产险的客户价值分析、再保险方案确定、承保规则制定、绩效考核等领域。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