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等待细则落地 市场化机制是重点
【编者按】新基金法开始正式实施后,包括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几类资产管理机构通向公募产品发行的“大门”终于被打开。而由于尚待配套细则出炉,保险资管公司真正踏入公募大门仍尚需时日。
尽管准备工作已是热火朝天,但保险资管公司在谈及公募业务时仍十分“低调”。“我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了,等配套细则出台后就可以正式启动了。不过,由于在一些具体操作上还不确定,业内基本也都未正式提交申请。”一位大型保险资管公司副总裁表示。
等待细则落地
在问及公募产品发行将何时展开时,“目前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披露的。”“现在处于敏感时期,公司不方便进行评论。”包括泰康资产、太保资产在内的多家大型保险资管公司均表现得“谨言慎行”。
“平安资管一直在积极研究包括公募基金业务在内的各类资管业务,具体到资格申请和后续产品,将结合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确定。”虽然依然“惜字如金”,但平安资管公司等机构在“低调”中的准备工作却很“热闹”。
随着新基金法以及配套规则的正式出炉,公募业务向险资、券商以及阳光私募等类资管放开后,保险资管公司就在资格、系统、人才等各方面努力向证监会“开出的条件”看齐。
业务资格上,证监会今年2月发布的《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中要求申请开展基金管理业务的资产管理机构为基金业协会会员。于是,险资纷纷响应入会。截至昨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除平安罗素投资管理公司外,有14家保险资管公司位列其中。
系统方面,保险资管公司也已积极筹备。据悉,泰康资产就委托了一家国际金融软件服务公司优化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控制、交易合规、产品估值与交易结算等后台技术。
而在人员方面,从一些招聘网站可以看到,保险资管公司已经开始招兵买马。包括人保资产、泰康资产等大型保险资管公司都在招聘基金会计、基金清算等相关岗位。“我们会以外部招聘和内部组建相结合的方式来建立公募团队。”上述保险资管公司副总裁表示。
而有过资管产品发行经验的保险资管公司更被业界看好。2006年,保监会批准泰康资产、人保资产、华泰资产与太保资产率先开展面向保险公司的保险资管产品试点,而今年2月又再度开启险资“一对一”、“一对多”资管集合产品。“这些公司在TA系统、投资、人员配置上已有一定经验,对于开展公募更有优势。”一名资深保险行业分析师表示。
不过,一些保险资管公司似乎并不急于启动。据悉,太保资产目前在公募业务上并没有太多的额外准备。“我们相对比较"保守",近期还是以针对保险机构的资管产品为主。”太保资产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然而,不管准备如何,保险资管公司还需等待细则的出台。5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其他机构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的具体管理办法,由中国证监会另行规定”。“我们都在等这个"另行规定",待细则发布后才会真正递交申请。目前我们已做好两手准备,但估计保险资管公司正式发行公募产品还需一段时日。”上述副总裁表示。
市场化机制是重点
国泰君安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2020年我国公募业务规模(股债基金)预计可达13万亿~15万亿元,年均增长25%。而2020年,我国保险资管的公募业务市场份额保守估计可达10%以上。
“蛋糕”不小,且保险资管公司的公募业务在发行渠道上可能还有一些优势,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公募业务似乎对于一些大型保险资管公司的吸引力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
“公募业务对保险资管公司而言是表外业务,对规模的提升并无帮助;同时,公募行业本身在萎缩,管理费收入对于保险资管公司的利润贡献也十分有限。且保险资管公司在权益类投资方面并没有突出的优势。”上述分析师表示。
不过,上述保险资管公司副总裁认为:“其实无论是规模还是短期内对利润的贡献,都不是保险资管公司参与公募业务最为看重的方面,而公募业务开闸后各类资管所代表的市场化机制的进步才是最应该被看重的。”他表示,“这是个锦上添花的事,而非雪中送炭。”在产品设计上,预计保险资管公司推出公募业务应该会结合自身长处,以债券型基金或固定收益类基金为主。
而在基金业内人士看来,保险资管公司进军公募业务短期内对基金公司的冲击不会很大。“相对而言,更大的冲击是在保险资管公司发行产品之后,险资会选择赎回原先所持公募产品转而支持自己的产品。这时候,只能靠过硬的投资收益率和服务说话。”一位基金业人士表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