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作"顺应改革趋势 大病保险筑10亿人防护屏
抢滩博弈无序竞争陡升疑云
大病保险一旦推出,是否会出现竞争无序的现象?如何发挥专业健康险机构优势,规避无序竞争带来的风险?
郑伟:如果管理得当,应该可以避免竞争无序的现象,因为《指导意见》对于规范大病保险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严格商业保险机构基本准入条件等均有严格的规定。这其中,有两点非常重要。
第一,要建立健全招标机制,规范招标程序。如何建立一个公平的招标机制?如何保证参与评标的专家具备保险等相关领域的专业能力?如何将真正优质的保险公司和大病承保计划甄选出来?这些问题都十分值得认真研究。
第二,各地要尽快探索制定全省(区、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合同范本,至少在基本医疗统筹区域内应尽快统一,这样才有利于构建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需要更加严格的专业监管。众所周知,由于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专业性、长期性等特点,保险市场需要专业监管。因此,与一般保险市场相比,商业健康保险市场需要更加严格的专业监管,因为商业健康保险比一般保险复杂,涉及敏感民生问题,如果监管不当则可能损害公平。
李玉泉:首先要严格大病保险的专业化经营资质要求。大病保险具有风险大、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等特殊性,要求必须进行专业化经营;同时,大病保险涉及社会民生,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是贯彻中央惠民政策的重要体现,对经营主体资质要求很高。因此,建议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对参与公司的专业水平、服务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等提出较高要求,严把市场准入关,确保大病保险制度持续、稳定运行。
另外,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大病保险业务特点的核算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核保核赔制度和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指导承办保险公司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
牛播坤:目前参与大病保险的保险机构资格条件还在制定当中。在业务开展前期,预计能够获得资质的公司不多,加上网点机构限制,能够真正参与的机构不多。一些机构由于前期缺乏数据等方面的积累,预计会比较谨慎。因此难以出现无序竞争的现象。
保险公司如何在产品上创新,完善专业化的产品体系?
李玉泉: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只有完善专业化的产品体系,才能满足参保群众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人保健康将加强对既往大病保险业务经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建立和完善职业、疾病风险数据库,提高精算管理水平,构建大病保险业务定价模型,科学厘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
同时,在保监会示范条款和公司现有补充医疗保险产品的基础上,开发能够灵活适应各地政策差异的大病保险专属产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不断丰富大病保险的保障内容。
从未来发展看,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在健康保险产品中融入健康管理元素,有针对性地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相衔接的普通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满足参保群众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
利润空间探寻开辟四方共赢之路
目前各大券商对于大病保险及其带来的商业保险保费收入预期各有差异,您有什么预期?对于健康险业务未来发展前景,您有什么预判?哪类上市公司更有受益潜力?
李玉泉:大病保险的保费来源主要来自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基金。当前,我国基本医保基金有较大的结余。据初步统计,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新农合基金结余近千亿元。大病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基本医保基金可以用于购买大病保险,在放大基本医保基金保障效应的同时,对于激发各地政府和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障需求将会产生积极作用,大病保险的市场潜力明显。对于保险行业,特别是对我们这样的专业健康险公司而言,大病保险将会进一步拓宽公司的发展空间,推动公司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为保障对象的社保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如此,公司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开发多样化和个性化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深度挖掘、拓展优质的普通商业健康保险业务。
郑伟:未来几十年,商业健康保险的潜在需求一定是很大的,而且将越来越大。但是,这种潜在需求能否转化为现实需求还取决于很多条件,这其中重要一条即是,能否实现参保人、政府、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四方共赢。如果能实现共赢,商业健康保险就能有好的发展前景;如果不能实现共赢,则未来发展将十分有限。
牛播坤:事实上,由于中国目前医保体系呈现碎片化、分散化特征,统筹层次不一,各地运行差异较大,很难准确测算大病保险及带动商业保险保费收入。加上本身已经有一定的存量业务,进一步加大了测算难度,这也是具体预期有较大差异的原因。同时,在技术细节上,一些测算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也纳入其中,忽略了城乡大病保险保险中并不涵盖这部分。
健康险是未来中国人身险细分市场上一个重量级的潜力市场。毫无疑问,健康险是中国保险市场上有效需求最为充分的险种。然而,由于医保体系中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晰、医疗体系的道德风险等诸多制度性障碍,健康险也成了中国保险市场上有效供给最为不足的险种。因此未来健康险具有广阔的前景。
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分布广泛的渠道网络、良好的政府关系以及前期在基本医保体系中积极的跟进态度,将使其成为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障体系的最大受益者。
注:
李玉泉:中国人保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郑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秘书长
牛播坤:华创证券金融行业小组组长保险行业高级分析师,曾供职于保监会政策研究室
推荐阅读: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