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报告显示:全球保险市场下半年或现转折点
| |||||||
日本金融厅“有关偿付能力准备金比率计算基准等问题报告”的发表至今已4年有余,国际上以经济价值为基础的保险负债评价框架的讨论也在不断进行中。日本金融厅作为导入经济价值计算各保险公司财务能力的调查,日本各保险公司正在积极应对情景测试和ERM(全面风险管理)的听证。结合最新的2010年度日本保险公司财务报告,我们来分析一下新财务制度对日本保险业影响几何?
近日,日本金融厅有关偿付能力规则的动作频出。2007年4月“有关偿付能力准备金比率计算基准等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偿付能力规则的修订应当分为基于偿付能力准备金核定的短期修订和基于经济价值基准的中期修订两部分逐次分部展开。但由于其后以雷曼兄弟等大型金融机构倒闭为标志的金融危机的到来,打乱了日本金融厅对于偿付能力规则改革的计划。目前为止,短期修订已经基本完成,但基于经济价值的中期修订计划仍在进行中。
偿付能力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2010财务年度报告显示了各家保险公司基于短期偿付能力准备金新规的偿付能力测试比率。紧随其后,在5月24日,金融厅发布了导入以经济价值为基础的偿付能力的情景模拟测试。其中既有偿付能力以200%比率大幅提升的公司,也有指标比率不合格濒临破产的企业。从短期修订的测试效果来看,由于对现行框架指标的严格执行,其偿付能力指标的可信度较高。日本金融厅同时表示,相比于利用短期偿付能力指标进行实际监管,中期以经济价值为基础的负债衡量更侧重于对保险公司实际经营状况的把握。
新偿付能力测试准则相比旧准则具有诸多优势,其中之一就是更加符合当今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按照旧准则的计算方法,如果利率上升,则会导致保险公司持有的债券权益减少从而影响偿付能力指标。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实际利率的上升更主要影响着保险公司的利差收益,对于保险公司所持有高利率保单的压力有所减缓。这就是采用经济价值计算所产生的更合理的衡量结果。但是经济价值的衡量在技术层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各个公司实际情况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日本金融厅也推荐在欧洲比较普遍的保险公司内部模型测试系统。从偿付能力短期测试来看,由于对资金运用风险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统计显示近六成大型人寿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风险有所增加。
日本金融厅指出,本次短期测试结果显示出的较低的偿付能力指标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经营能力的下降,而更多的是由于计算方法改变所致。短期指标的结果意味着当前公司是否能够符合监管的要求,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利用中期测试的契机来提高公司的整体水平是日本保险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ERM逐步进入主流监管模式
虽然以经济价值基准为目标的公司不断增加,但是在实务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日本金融厅将联合统计分析协会以及财产保险费率计算机构等部门共同推进偿付能力监管的不断完善。如何确定在何种情况下采用标准方法,在何种情况下采用内部模型法是一项慎重、但又必须尽快进行的工作。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今后的偿付能力监管已经不能仅仅以最低资本作为唯一衡量标准了。
金融厅进一步表示,基于情景测试的结果推进实施保险公司ERM的听证会应当尽快进行。保险公司对自身经营风险和支付能力进行评价,并结合监管当局规定的偿付能力框架,是偿付能力有效性的基础。偿付能力监管应当由最低资本额度监管、公司自身经营及风险评价以及监管部门对经营状况确认等内容组成基本框架。类似银行业巴塞尔Ⅱ三支柱模式下,第二支柱定性原则的内容可以在框架中促进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
ERM(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管原则打破了原有一事一查的监管模式,从指定型监管升级为促进型监管。ERM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实际上就是对保险公司经营中前瞻性内容的审核。而且不但金融厅对ERM抱有很大的期待,监督局、监察局等部门也都对ERM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实施对象来看,ERM虽然也仅仅对保险公司起效,但是其对保险公司的改造确保了保险公司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企业价值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他山之石亦当攻玉
与日本保险界类似,我国保险业财务制度和偿付能力监管的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将偿付能力作为监管核心的确立到新会计制度的实施,都能够看出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对财务核算和经营安全性的重视。从日本的经验可以看出,保险业的监管规则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而且在全球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事实证明一种指标规则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资本市场和保险行业,基于原则的监管模式势在必行。另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无论是财务制度的改革还是偿付能力监管模式的创新,根本上都要着眼于保险业的安全性,体现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