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行卖保险在合作中博弈
转战“存量业务”
今年以来,京城车市骤然降温,车险市场受到波及。
以北京市保监局公布的一季度财产险数据为参照,一季度财产险保费增长速度仅为9.1%。近几年来,北京车险市场一直保持30%以上的持续增长态势。
基于车险新增保费大幅下滑的预期,各大财产险公司开始转战存量的车险业务。
以北京市场为例,近500万辆存量汽车的车险业务,正在考验各大财产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和综合实力。群雄较量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众多车主相对依赖的汽车4S店。
在保险商看来,车商和车行,既是新车的销售主体,也是车险销售的重要渠道,不仅是“车险产业链”的上游,还是车险后续理赔和维修服务的供应商——“车险产业链”的下游,总而言之,贯穿了整个“车险产业链”。
一份来自平安产险的调查报告显示,新车客户在车行投保的比例相当高,尤其一些高端汽车品牌,新车客户在车行的投保率达到90%以上,成为新车车主购买车险的主渠道。
实为“返修比率”
“车行热衷于代理销售保险,不仅因为手续费收入是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销售保险加强对客户的掌控,延长服务链和利润链,提高出险客户的返修比率。”前述来自平安产险的调研报告称。
近年来,多数车行对代理销售保险相当积极,一些经营意识较强的车行,还以购车客户在车行的投保率为参照,进行较为严格的考核。
调研中发现,车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主要利益点,集中表现为“代理手续费收入”和“出险客户返修收入”。
其中,财产险公司出险客户的修理收入,是车行最为看重的利益关键点。随汽车销售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汽车销售的利润在逐渐变薄,维修收入成为车行最主要的利润贡献点。
结果,恰恰被认为是车行重要收入来源的保险手续费代理收入,由于车险市场的激烈竞争,车行为了赢得客户,多半将相关利益以各种各样的优惠方式出让给客户。
通过实地调查,平安产险发现:车行通过各种方式使更多的客户选择在车行购买保险并且续保,以增加对客户的掌控力度,提高出险车辆的“返修比率”。
与此相对应,各地市场的财产险公司,往往把车险出险客户的推荐修理,作为与车行合作的重要筹码。
“还不仅仅是在车行投保的保险客户,通过直销、电销渠道投保的车险客户,财产险公司在其出险后,通常会进行统筹,在尊重客户意愿的前提下,对修理车行给予推荐。”上述调研报告称。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车主向记者反馈,出险之后,保险公司给车主留下的印象,往往是以“就近”的原则推荐修理车行,如果推荐的车行令客户感到极度不便,保险公司又不能提供更合适的地点,往往导致消费者备感无奈。至于潜藏其中的合作关系,并非普通消费者能够知情。
“这种推荐的成功率,高低不一,在车行购买保险的客户,推荐回原来的车行进行修理,成功率相对较高。”平安产险在深圳等地的重点调研显示,这种成功率可以达到80%,但如果不是这类客户,推荐成功率相对较低,有可能不高于40%。
“推荐修理的成功率,反映了财产险公司和车行对于客户的掌控能力。”该调研报告指出,客户资源,是财产险公司之间、车行之间、财产险公司与车行之间争夺的焦点,毫无疑问,只有赢得了客户才能赢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