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险发展将借助韩国年金市场经验
隶属于韩国最大财团——三星集团的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以下简称三星生命)成立于1957年。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长为韩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
但在三星生命已经稳坐韩国寿险头把交椅的同时,其在中国的合资子公司中航三星的业绩却自2005年开业至今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将如何调整在中国发展的战略?哪些经验领先于中国并在中国有很大可行性?未来是否有与中国同行更深一步交流的打算?带着这些问题,值《中国保险报》与《韩国保险报》、日本《每日保险新闻》共同主办“第四届中日韩保险产业论坛”之际,本报记者对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社长朴根熙进行了专访。
记者:在金融危机后,三星生命的经营方向与策略是否有调整,进行了哪些调整,调整是否成功?
朴根熙: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公司全面开展“收益性和效率为中心”的业务活动,为今后克服危机和实现飞跃做好充分的准备。去年5月,公司在韩国成功上市后,又开展了积极的发展战略——“同时追求收益性和发展性”。具体而言,将通过对养老市场、高收入阶层和国际市场的开拓,来实现对收益性和发展性的并进。
尤其在养老市场,公司非常注重这一领域。预计未来10年里,韩国国内40-60岁人口将保持1500万人以上水准,且国内养老市场规模将从现有的200兆韩元(合人民币1.2万亿元)扩大到10年后的3倍以上水准。因此,公司将顺应趋势,计划在个人养老险和企业年金市场实行攻击性营销策略和新产品开发来引导市场。近期开业的养老研究所也是顺应了这样的市场需求所设立的,我们计划将其发展成为国内最强的专业养老研究机构。
同时,顺应韩国高收入层(VIP)市场的发展需求,将为其提供税务咨询、遗产规划等高端服务,以此攻克VIP市场。我们将“积极进军国际市场”视为公司持续发展壮大的新领域事业。对现有的两家中国、泰国合资公司大力支援和大胆投入,提高对该地区的市场影响力,同时也在考虑进入人口多、保险深度较低的其他亚洲国家。
记者:在华外资保险公司整体发展缓慢,比预想的市场收获要少。三星生命对于中国市场的策略有无重大变化?三星生命是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
朴根熙:中国仍具有诱人的市场潜力,随着经济的增长,今后的发展潜力也将是世界第一。因此,包括三星生命在内的世界各国优秀保险公司正在进入中国市场,甚至希望更进一步的发展。当然,作为外资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遇到不少难题,包括三星生命在内的61家保险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外资保险公司发展初期成果甚微,但这只是需要经历的初期考验。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大众对寿险的认识和需求必将日渐提升,同时通过公司持续的本土化进程,进入初期遇到的难题将会逐渐得到缓解。
记者:对于中航三星公司的发展速度,三星生命是否满意?有无在哪些方面进一步调整的计划?
朴根熙:中国市场虽以每年30%的增幅快速增长,但中航三星公司自2005年开业至今其业绩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三星生命计划今后将积极扩大中国市场。在中航三星现有的3家分公司基础上,计划每年将持续增设新的分公司,销售渠道也将积极扩大至个险、银保、团险、TM等多元化新渠道。并与现有的合作伙伴——中航集团相互协商、持续投入和支援,稳固在中国市场中的地位。
记者:作为韩国最大的寿险公司,三星生命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哪些经验领先于中国并且在中国有很大可行性?有无与中国公司进行更深层次交流的计划和打算?
朴根熙:中国保险市场产品销售的现状为:以银保渠道为主,分红型储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偏高。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将来会对保障型产品和养老产品的需求会逐渐增大。三星生命在韩国保障型、年金市场具有丰富的产品开发、销售经验,这有助于在中国市场产生较好成效。同时,三星生命与中国平安人寿保持着长期的友好交流关系。
记者:三星生命有着亚洲最大的培训中心,崇尚对员工进行个性化培训,请简要介绍这种培训体系有哪些特色,培训的效果如何,请举例说明。
朴根熙:三星生命在首尔、釜山、全州等韩国三大网点地区设立了国内最先进的研修院,通过研修院每天有3000人可同时培训设施,可接受1000人住宿型中长期培训。通过研修院对全体员工、营销人员进行基本业务培训以及对新入社的营销人员进行培训。尤其保险作为“人纸”产业,培训是第一要务,通过研修院可传授标准的营销体系和经验等内容。最近,研修院课程将涵盖保险、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的专业培训,确保营销员对其他金融领域的竞争能力,其作用巨大。
记者:这种培训系统会纳入中航三星的培训体系吗?还是需要进行调整?对中航三星未来的培训体系有何规划?培训能否在中航三星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朴根熙:中航三星在成立当初就已继承了三星生命的培训体系,根据当地情况调整适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销售渠道和主打产品等部分,两国存在差异,需要持续的调整。为此,公司定期邀请中航三星的员工和营销管理人员来韩国总部接受营销实地体验课程。此种形式比韩国人力直接传授经验更为有效,中国本土人力在韩国实地体验后,可将其经验根据当地实情进行灵活调整运用。公司计划持续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