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人寿CEO:重新定义储蓄做好理财规划
国人超半数仍以存款应对重疾,四成欠缺退休保障规划
“我每个月收除了开销以外,40%都会固定地进行长期储蓄,已经成为一个习惯了。”这是汇丰人寿CEO老建荣的月收入分配比例,“目前,这40%主要分布在银行存款、保障、投连产品和房产,房产指的是我目前自住房的月供。”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储蓄与我们平常理解的银行存款不同,还包括进了一般被划分为长期投资的支出,老建荣认为,“在现代的理财观念里,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储蓄的内涵。”他指出,“传统的储蓄只是简单地将现金存放在银行账户里。在现代的理财观念中,我们将储蓄重新定义为,如何让盈余的现金稳定增值,以逐步达到个人及家庭的长期理财目标,当然也包括一些长期投资的行为。”
汇丰保险2009年12月在亚洲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内地消费者将每月收入的45%储起,分别是银行存款(18%)、股票基金(13%)、保险(7%)及养老年金(7%)。
此次调研中国内地主要针对的城市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为主,涉及受访人数为515人;对象的月收入状况分布较均匀。
国人持4大财务工具
该调查亦指出,中国人持有的财务工具主要是银行存款(87%)、房产(69%)、股票(66%)和医疗保险(61%)。虽然中国继续成为亚洲高储蓄国家,69%的国人依然表示他们的储蓄并不足够,42%计划在未来6个月增加储蓄。然而,61%的国人认为对市场欠缺信心是长期储蓄的最大障碍。
对于这种现象,老建荣的观点是:“2009年,中国率先从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不景气中恢复过来,保持了8.7%的GDP增长。随着市场逐渐转暖,在根深蒂固的储蓄习惯下,国民增加了银行存款、房产及股票的持有量。同时,纵然国民愿意多储蓄,由于投资工具有限, GDP增长所引发的对于CPI增长的预期,及对投资回报期望所产生的落差,大家仍然对长期储蓄欠缺安全感。”
养老规划早筹划
老建荣表示,“根据这次调查,大部分国人的储蓄是为了提升家人的生活品质,这符合大家期望改善生活品质的需求。然而,国人欠缺长期养老规划或规划不足,及持有长期保障产品的比率较低。”
“其实刚开始时,我与大多数国内的民众相同,有着传统的储蓄观念,开始定期的储备资金,以备今后的用途。当时不太明确长期财务目标,也没有目标明确地作资产的配置。之后的财务规划逐渐更具体更科学。”
“我的第一份规划目标是结婚时需要的费用、房贷的需求,后来随着第一个孩子的出世,就需要考虑到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医疗需求、赡养父母的责任。然后,就是养老保险的长期规划;需要规划一部分来买保险作为保障,我有买寿险,两全,年金保险,也包括投连保险,还购买过股票基金。”
保险精算出身的老建荣认为自己现在的资产配置策略属于稳健型的。“每个人的风险偏好都不同。同时,和大家一样,财务规划都基于当时人生阶段的需求,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资产配置安排。”
“90年代中期,我买了第一份投连险。10多年来,投连保险产品的结构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投连保险产品在投资渠道和工具上增加了创新和灵活性。我购买投连保险宗旨是做长期投资的,它提供了兼投资及保险的功能。我个人来说,每个月都会放钱进去,作长线投资,资金并不会进进出出。当然这要看每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所处的人生阶段及可以承受风险的能力及对风险的偏好。”
超半国人仍以存款应对重疾
老建荣还指出,“我们看到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相类似,对于因重疾而引发的财务压力,进而对整个家庭长期生活品质的影响,尤为担忧。而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国人更依赖银行储蓄应对医疗风险,而没有足够地利用保险方案来抵御风险。”在应对重疾风险时,约一半的国人会动用银行存款。
为了逐步达到个人及家庭的长期理财目标,老建荣建议有增值潜力的月供投资连结或分红产品,和月供的教育或养老年金计划将会满足市场需求。就保障而言,针对重疾准备一份医疗保险不但可以使家人安心,更可避免多年来辛苦积累的储蓄被高昂的医疗费用消耗殚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