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险保单利率倒挂:1月“开门红”后可能涨价冲动
理财周报记者向保险公司专业人士了解了预定利率产生的过程。投保人交给保险公司的保费的一部分是准备将来支付保险金而积存于公司,公司将此积存的保险费,做最有利于投保人的运用。由于保险公司有责任让这部分资金每年增值,因此保险公司会事先设定一个增值利率,这就是预定利率。
预定利率是现金价值计算中很重要的考虑因素。保单的现金价值,才是客户真正保证得到的固定收益。也就是说,预定利率直接决定着保单收益。预定利率越高,保单的现金价值就越高,投保人的收益就更大。
中国人寿某分公司总经理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在国寿内部刚结束不久的全国工作会议上,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业内都在讨论。比如以前按8.9%预定利率设计的保单必须保证客户利益,而现在预定利率是2.5%,假如再持续降息,那么老的利差损还没消化掉,新的利差损又会产生。
“保险公司现在都还没有涨价,但是假如以后‘撑不下去了’,适当涨价将成为可能。”上述总经理说。
“纯保障型产品,如无返还重疾险、意外险等,与利率周期变动关系不大。投资型保险如投连险,不存在保底收益,也与利率周期无关。但是储蓄型保险比如养老险、教育金储备险、生死两全型分红险等与利率周期密切相关。在利率下行周期,如果没有任何保障的话,首先要考虑购买短期纯保障产品,不宜投资长期纯保障型保险。“上述总精算师说。
另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多家公司为应对这一趋势,计划在2009年推出缴费期限较短的分红型保险,如3年期缴、5年期缴甚至趸缴分红产品。
涨价或在3月以后,集中在中小公司
“每年的1月份都是保险公司的‘开门红’时期,为了将业绩冲上去,保险公司都没有涨价。这段时期估计要持续到春节后3月份。”一家中资寿险公司负责人介绍。
年末岁初之际,保险新品迭出。作为消费者而言,一定要看清新旧产品之间的差异,莫被对方的巧言“忽悠”了。
信诚人寿资深代理人万明钢提醒道:“保险消费和其它消费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不是所有的待停售产品都是‘宝’。很多时候,代理人所说的‘xx产品让公司很亏,所以要停售了,要抓紧购买’,往往是一个促销的幌子。”
“有些新推出的保险产品即使价格有所提高,但是在条款设计、保障范围和价格上都与老产品有所差异,并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涨价’。”万明钢说。
此外,中宏人寿也表示正打算将儿童教育类的产品在今年年初结束销售,以便升级推出新产品,到时定价可能会高一些。
理财周报记者从一些近期热推年金保险的公司了解到,虽然他们推出的年金保险目前没有提价的打算,但是如果未来还降息,新设计的年金型保险产品也会提高费率。届时投保人所缴纳的每年保费会增加,总保费预计会增加数千元。
不过一家大型寿险公司产品部人士告诉记者,涨价不会成为普遍现象。“大规模涨价的可能性不大,多数会出现在中小型公司和外资公司。大型寿险公司实力强,投资能力比较好,抗利率下降的能力强,不太会用涨价的方式弥补损失。”该人士说。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