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验证码
您需要
1位
2位
3位
保险客服为您解答
【多家对比更放心】
立即咨询
 
我已阅读并同意沃保网的用户协议

保险巨头率先抄底 中小险企现分歧

来源:沃保网编辑整理   2008-04-09 16:43:27
导读: 投连险产品是招商信诺的主打产品 资料图一个是悄然入场,一个是低调观望,在上证指数步入3500点左右这个关卡时,保险巨头与中小保险公司的投资理念分化进一步加剧。 来自基金公司的消息显示,在不少投资者仍在“割肉”的当口,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大型保险公司却从上周开始大把“撒钱”曲线入市,通过购买股票型基金试图“抄底”;而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则出现了较大分歧。集中买入股票型基金一位消息人士昨日向记者证实了近期市

    投连险产品是招商信诺的主打产品 资料图一个是悄然入场,一个是低调观望,在上证指数步入3500点左右这个关卡时,保险巨头与中小保险公司的投资理念分化进一步加剧。

  来自基金公司的消息显示,在不少投资者仍在“割肉”的当口,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大型保险公司却从上周开始大把“撒钱”曲线入市,通过购买股票型基金试图“抄底”;而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则出现了较大分歧。

  集中买入股票型基金

  一位消息人士昨日向记者证实了近期市场关于“平安向多家基金公司下单抄底”的传闻。“平安买入的都是一些老基金,且都是股票型基金,但并没买近期发行的新基金。”

  据上述人士透露称,有关“中国平安4月2日基金净买入量至少10亿元”的数据可能过于保守,有可能达到了30亿元左右,且每单金额约数亿元。平安“抄底”决心似乎不小。

  开始进场买基金“抄底”的不只中国平安一家保险公司。另有消息人士透露称,同为市场大户之一的中国人寿近期也有大量购买基金的动作。至于购买的资金量及具体的基金品种,该人士以不便为由拒绝进一步透露。“其实今年1月份的时候,中国人寿在内的不少保险机构就都已经开始大笔申购基金。”

  一些用于打新的债券型基金同样受到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青睐。据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透露,近期确实在整体资产组合中配置了一部分此类债券型基金,主要是受中小保险公司所托。之所以选择以购入债券型基金来代替直接申购新股,主要是考虑到前种途径能在获得稳定收益的前提下节省成本和提高中签率。

  面对难以捉摸的震市,作为市场主力的保险巨头的操盘导向或许能给尚在迷惘中的投资者一丝启发。“市场是不是已到底部,目前还不好说。但从上述保险巨头的抄底动作来看,至少说明已经到了可以买入的区域。”

  暂时浮亏导致观念保守

  对于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这样的中资保险巨头大举“抄底”的举动,中小保险公司似乎不为所动。

  一家合资寿险公司相关高层昨日在电话里向记者表示,该公司投资部的观点认为,虽然目前沪指点位已经到了投资区域,但短期因素过于杂乱,不急于马上“抄底”,目前仍以观望为主。

  由于此前入市时机不当及抱以冒进、激进的投资心态所致,数十家中小保险公司深陷股市资金缩水的困境,高位建仓的中小保险公司无缘早先入市的保险巨头所享受到的浮盈硕果,巨额浮亏只能自己“埋单”。

  损失惨重之后,中小保险公司投资心态更加保守谨慎,似乎无可厚非。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其间接入市的中小保险公司大概有三四十家,目前没有接到这些公司的“抄底”委托。“中小保险公司可用于股票投资的资金量本身就有限,加上此前的巨额浮亏,胆子自然越来越小。”

  不过,仍有中小保险公司试图通过投连险进行“抄底”。如去年在投连险市场率先起跑的联泰大都会人寿就又推出了一款专为中国目前的市场震荡而设计的产品,自动高抛低吸的功能可以帮助客户事先锁定风险比例,降低其在震荡市中面临的投资风险。金盛人寿执行副总裁、投资总监郭晋鲁也向记者表示,“我们的投连险产品昨日还在加仓,3800点以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抄底。”

 

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沃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沃保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先阅读《内容转载授权说明》,按照相关规定获得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资讯内容中如有提及保险产品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保险公司官方正式条款为准;如有涉及信息准确性偏差,请联系沃保官方客服。
0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相关资讯
购买
请留下您的信息,沃保网立即指派 [平安人寿] 的优秀代理人为您服务:
* 您的姓名:
 电子邮箱:
* 手机号码:
* 所属地区:
恭喜您,提交成功!
  • 为了使您及时获得专业服务,请谨记您的沃保账号:
  • 登录邮箱:
  • 初始密码: 123456 修改密码
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咨询和报价。
您还可以拨打沃保服务热线:0592-3662001,我们欢迎您的咨询!
扫描沃保微信
手机页:保险巨头率先抄底 中小险企现分歧
右击另存为下载到本地

保险巨头率先抄底 中小险企现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