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人身险分支机构审批闸门即将重启
来源:沃保网编辑整理
2013-08-02 08:56:35
导读:
【编者按】分支机构审批闸门的重启,折射出监管思路的市场化转变。即不再单纯以关闭审批闸门来严控保险(放心保)机构野蛮生长,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市场化的准入退出机制,一直以来缺失的市场退出机制有望酝酿推出。 就在近期热议的“保险业深化改革培训班”召开前夕,保监会寿险部紧急召集各人身险公司一把手赴京参加闭门会议。会上传来消息,“冰封”近两年的中资人身险(
【编者按】分支机构审批闸门的重启,折射出监管思路的市场化转变。即不再单纯以关闭审批闸门来严控保险(放心保)机构野蛮生长,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市场化的准入退出机制,一直以来缺失的市场退出机制有望酝酿推出。
就在近期热议的“保险业深化改革培训班”召开前夕,保监会寿险部紧急召集各人身险公司一把手赴京参加闭门会议。会上传来消息,“冰封”近两年的中资人身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险)分支机构审批闸门即将重启,符合相关资质的人身险公司有望迈出扩张步伐。
分支机构审批闸门的重启,折射出监管思路正发生微妙的转变。即不再单纯以关闭审批闸门来严控保险机构野蛮生长,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市场化的准入退出机制。尤其是一直以来缺位的市场退出监管规定有望酝酿而生,以往保险机构“差而不倒”、“有生无死”的状况将会改变。
银行系保险或先受益
虽然没有明文的禁令,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自2011年11月4日开始,保监会便再没有发放过中资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牌照。期间仅特批过中邮人寿、建信人寿各2家分公司的筹建。
分支机构审批闸门近两年的关闭,是项俊波上任保监会主席后在行业治理上的一剂猛药——严控野蛮生长。依靠铺设机构来做大保费,成为近年来中资人身险公司的生存法则。然而,盲目的“圈地运动”,却引发了一些非理性竞争之举,也彻底将一些公司粗放的经营理念暴露无遗。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在整个保险业没有退出机制下的有效之举,但并非长久之策。在闸门关闭的近两年来,来自保险公司方面要求开闸的呼声此起彼伏。“没有分支机构,保险公司就没办法做大保费规模,尤其是对于一些成立时间不足五年、尚未完成全国布局的公司来说,影响更大。”一家寿险公司高管对记者说,“因此,放开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不是完全放开,而是有选择地放。”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监管目前的态度来看,此次分支机构审批闸门重启的对象是符合资质的中资人身险公司,比如偿付能力达标等。“近期监管部门可能就会放一批分支机构筹建,业内预计,资本金雄厚、现有分支机构相对较少的银行系寿险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出台并购重组制度
分支机构审批闸门的重启,折射出监管思路的市场化转变。即不再单纯以关闭审批闸门来严控保险机构野蛮生长,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市场化的准入退出机制。“尤其是一直以来缺失的市场退出机制,保监会正在研究酝酿推出,可以预见,未来保险业会迎来一轮并购重组潮。”知情人士透露说。
就在最近召开的“保险业深化改革培训班”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重点提及了保险行业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的表现:绝大部分新设公司是全国性牌照;部分新公司只是对原有市场主体的简单复制;退出机制缺位,存在差而不倒、乱而不倒的现象,无法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
项俊波甚至形象地将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不完善比喻为:就像高速公路入口出口不畅通。“一些保监局局长向我反映,现在市场上的新机构很多是跟随者,不是市场的开拓者,有的甚至是捣乱者。一些公司在申请牌照时说得天花乱坠,开业后另搞一套。新公司基本上在传统领域竞争,不是做"蛋糕",而是抢"蛋糕"。因此,在准入退出监管方面应该有新要求,推动公司干专业的事情,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诚然,任何一个只有准入门槛而缺乏退出机制的市场,都不能视作是一个成熟而规范的市场。知情人士透露说:“保监会正在加紧出台保险业并购重组的制度规范,发挥并购重组在盘活现有牌照资源、优化市场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对问题严重、风险集中暴露的保险机构,果断实施市场退出。既可以是全国市场的退出,也可以是局部市场的退出;既可以是全面业务的退出,也可以是部分业务的退出;既可以是长期退出,也可以是短期退出。”
相关链接
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沃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沃保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先阅读《内容转载授权说明》,按照相关规定获得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资讯内容中如有提及保险产品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保险公司官方正式条款为准;如有涉及信息准确性偏差,请联系沃保官方客服。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