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重要吗?
这也导致了保险公司的一些硬性指标,例如:股东背景、保费收入、注册资金、偿付能力等等,也成为大家挑选产品的标准了。
当然,安全很重要。毕竟,投保不是一时的冲动消费,而是一辈子的风险规划。
不过话说回来,小沃发现很多人对偿付能力还是有着一定的误区:
很多人认为这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越高,也就认为越靠谱,反之,数据越低也就越有风险。
其实这种理解是有些肤浅的,今天小沃就跟大家好好聊聊偿付能力的那些事。
什么是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中定义:偿付能力就是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
简单来说,偿付能力就是保险公司兑现保险合同责任的能力。
偿付能力越高的保险公司无法支付理赔金的风险越小。
现行的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中,有以下三项衡量标准: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值,衡量保险公司高质量资本的充足状况;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值,衡量保险公司资本的总体充足状况;
风险综合评级: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综合风险的评价,衡量保险公司总体偿付能力风险的大小。
能够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即为偿付能力达标的公司:
(一)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
(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
(三)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一旦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亮起了红灯,保监会就会及时出手,采取监管措施。
偿付能力充足率70%~100%,监管会要求一系列整改;
偿付能力充足率30%~70%,监管会要求变卖不良资产,限制高管薪酬水平;
偿付能力充足率<30%,依《保险法》保险公司会被监管强制接管。
偿付能力越高越好?
看完了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定义,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懂了,偿付能力越高就代表保险公司越牛逼。”
当然不是!
经营不善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肯定很低这没错。
但偿付能力高却并不代表这家保险公司一定很牛逼!
偿付能力太高,一方面说明股东投给保险公司的资金根本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资金运用能力比较差,钱都在哪儿放着或者银行存着。
那么,你能说这样的保险公司实力强吗?
另一个角度,一些新成立的保险公司、或产品竞争力不强的公司,因为保单卖的少,保险公司所需要承担的赔款少,该保险公司没有卖出几张保单,公司业绩很差,负债当然少,在偿付能力上反而会很高,甚至比老牌的四大保险公司要高很多倍。
比如说最近很火的“三峡人寿”,2017年12月成立,满打满算至今才2年多的时间。
其18年末的偿付能力达到了夸张的2880%,而随着三峡人寿相继发布了“爱相随定期寿险”及“达尔文2号”两款热门产品,偿付能力逐渐下滑至目前的“501%”。
当然并不是说偿付能力虚高有什么不好(三峡人寿目前看来就挺不错),只是提醒大家,不能用偿付能力作为评价一家保险公司好坏的唯一标准。
偿付能力低,要破产吗?
怎么可能!
目前我国采用的是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简称偿二代。
在偿二代的运作体系下,只要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100%,公司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破产的可能性就低于0.5%,换句话说有99.5%的可能性不会破产。
另一方面,偿付能力是一个动态的指标,每一季度保监会都会进行披露。
它和统计时间、产品销售、保险公司运营策略等都有关系,目前的偿付能力不好并不代表未来的偿付能力不足,反之也是如此。
再者,对于偿付能力不足类的保险公司,监管单位将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一)责令增加资本金或者限制向股东分红;
(二)限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和在职消费水平;
(三)限制商业性广告;
(四)限制增设分支机构、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开展新业务、责令转让保险业务或者责令办理分出业务;
(五)责令拍卖资产或者限制固定资产购置;
(六)限制资金运用渠道;
(七)调整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
(八)接管。
监管单位的一系列管理规则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确保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长期保持充足。
退一万步讲,就算保险公司“不幸”经营不善,破产了,我们也不需要担心手中的保单会受影响。
会有其它有实力的保险公司接手(如果没有自愿的国家也会指定),总之银保监会一定会妥善处理,不让你的保单受损~
写在最后
我们要明白一点,偿付能力与保险公司破产之间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日常关注一家保险公司的实力,只需要看它的偿付能力是否达标就好了。
重要的是产品本身,而不是保险公司。
我们投保时更应该从自身的需求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贴合自己的保障方案,至于偿付能力,达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