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是门硬核投资,不是行家的下水容易被坑
如果准备工作不到位,耳根子又软,很容易稀里糊涂就被身边卖保险的熟人带进去了。然后买完之后发现,买的不对,买了不能赔,买到的还比别人买的贵很多,所以很多人听到保险就会说这么一句话:保险都是骗人的!
保险有非常多的销售渠道:保险公司代理人、银行保险渠道、保险代理中介、保险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平台等等,打开手机、走进电梯、拿起电话,保险产品出现在你生活的每个角落;
保险有非常多种类: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寿险、两全险、年金险、教育金……还有各种花式杂交型,每一种后面至少对应上百款产品,嗯,几万种产品够你选一年的。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和配置原则,一头扎进这么多产品和销售渠道里,基本上两只脚都已经踏进了坑里。
记住以下这几个点,基本可以避免90%的坑。
(1)保障在前,理财在后
保险的本质是风险管理。它的核心功用是风险转移,而不是财富增值。
爸妈资金充裕,已经把自己的保障做足的情况下,给孩子存点教育金,完全没问题。
中年人做好了疾病和寿险保障,想要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配置一点养老金也没毛病。
但,问题就是,很多人都连基本的重疾保障和意外保障都没做好的情况下,就稀里糊涂的买了一堆年金险、分红险。等到发生意外或不幸患病了,翻出保单,发现竟然没有能赔的。
从配置顺序上来说:保障型产品应该优先配置,如重疾险、意外险、寿险、医疗险。
一场重大疾病,治疗费用几十万是很正常的事,这种大坑,一定要提前填好。
理财型产品如年金险、分红险可以酌情配置,但一定要在保障型产品已经配置到位的基础之上。
(2)先大人后小孩,爱他就先保护你自己
很多人第一次了解保险就是在生孩子之后。面对温柔脆弱的小生命,觉得再多的防护都不为过,所以很多家庭的第一份保单是买给孩子的。孩子的保险应该买,但优先级不是第一位的。
孩子生病,大人心疼,但我们还有继续挣钱给孩子治病的能力。说的再严重些,孩子不幸身故,大人伤心,但生活还可以继续。如果剧情反过来,可能就无解了。
在大人尚没有足够保障的情况下,就给小孩购买高额的年金保险,和保额过高的人寿险,这种做法,错到离谱。
同理,夫妻之间,也不是谁家庭地位高先给谁买,而是谁挣钱多谁优先。在预算一定的情况下,优先给挣钱较多的那位配置保障,这样才可以保障整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水平。
(3)不迷恋返还型,羊毛出在羊身上
保险代理人经常说这句话:有病赔钱,没病返本。
说的就是返还型保险。听起来很好,我当时也心动了。但后来发现,同样的保额,返还型可能比消费型贵出一半甚至更多。呵呵,羊毛果然都出在羊身上,都是特么套路啊。
保险公司有个重要的角色——精算师,他们决定着产品的保障范围和定价。承诺返还给你的每一分钱,他们都会帮你算在你每年多交的那一部分保费里。所以,你领的钱就是你这些年自己多交的,不是白赚的。
(4)别迷信大公司,产品好才重要
如果你了解保险行业的运营机制,你会发现这个做风险管理的行业,也把自身的风险管理的也很好。反正我看了一圈下来,再小的保险公司背景都深厚的吓人。
因为,在我国,保险公司是特许经营的,就像银行一样,需要向政府申请经营的资质牌照。
而且就算拿到了牌照,银保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了)也对保险公司有着非常严格的监管,每个季度还要考核偿付能力等数据,且一旦数据越过了红线,保监会强加干预。因为人寿保险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没法保障的话会影响社会稳定。
所以,不存在小保险公司的产品就不靠谱的说法,你觉得小或是你没听说过,只是因为他们广告打的少而已。
不过,客观的讲,大公司因为盘子比较大,积淀深厚,可以提供的增值服务也更为丰富。如果产品保障和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建议还是优先选大公司。
综上,大小公司的产品都是可以购买的,在理赔上也不存在小公司理赔更难的的问题,都可以放心购买。甚至有点“小保险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可以提供更便捷的理赔服务。
(5)网上投保也OK,放心买
上文提到,保险产品的销售渠道很广,但是,不管通过哪个渠道购买,最后都是跟保险公司直接签订的合同。且线上直接投保的保险产品很多都是跟保险公司总部系统直接对接,不然无法出单。
而且,《保险法》规定:线上投保的电子保单跟纸质保单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应。保险公司只认保单,不会因为购买渠道不同在理赔时区别对待。线上互联网保险平台购买的保单,也都可以在保险公司官网查询验真,还可以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验真。
总结一下,要避免踩坑在配置保险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不做伸手党。不看产品条款,不分析自己需求,只想找人推荐一款最便宜(优秀)的保险产品,抱着这个想法的人,是很容易被忽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