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如何理财?基金投资是不是好的理财方式?
银行理财低风险低收益,平均收益也就在3%~4%左右,跟余额宝也没啥区别。
而且很多人对银行理财的第一印象就是上年纪的人热爱的理财方式,跟新时代的年轻人好像有点不搭边…
投资股票高风险高收益,靠此发家致富的当然有,但更多的普通人是在股市里浮沉沉沉沉,没有点专业知识储备还是谨慎参与为好。
据201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我大A股民,勤勤恳恳的交易一年,贡献了82%的交易量,但盈利占比却只有9%,你就知道普通人想炒股赚钱有多难了,这也正是“七亏二平一盈利”这个梗在股市中流传不息的原因…
至于数字货币ICO和炒鞋,一个已经被央行等7部委联合封杀,一个也被央行口头警示,称其涉嫌金融诈骗…
看下来,投资理财真是难,收益风险两难全。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说基金是一种好的理财方式?
事实上,没有最好的理财方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状况,肯定需要不同的理财方式与投资产品,不可能一概而论。
基金,有很多种类型。拿我们常见的来说,货币基金(余额宝)、主动型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被动基金(指数基金),它们都各有特色,适合不同的理财场景。
可以说,基金作为一种普适性强、涵盖范围非常广的金融产品,基本上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理财需求。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基金投资对于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好的理财方式。
在刚工作的年轻人理财这件事上,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资产配置和投资目标的匹配。
先说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用大白话讲就是,你的钱分别该花、用、投资在什么地方,以及它们分别该占多少比例。(虽然刚工作的年轻人可能每个月到手的钱都不是很多,但这个意识还是早有早好。)
对年轻人来说,吃住是硬性支出、消费娱乐是软性支出,剩下的是可以用于理财的钱。
同时,吃住支出相对比较固定,但消费娱乐的支出往往不固定,这就会导致有时可投资资金多,有时可投资资金少。
特别是这几年,大家支付都已习惯用信用卡和蚂蚁花呗,结果就是花的时候没感觉,还钱时才知已超标…
金融市场有一种风险事件叫期限错配。比如说你10号还蚂蚁花呗,但上个月超支了,而你15号才发工资,或者说你的定期理财产品20号才到期,还钱时间和你的资金流入时间出现了“错位”,这就是期限错配。
我见过好几个刚买完基金,回头就因为要还花呗等问题把基金给卖了的小伙伴,我都替他们心疼手续费…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有两种方法:
1、控制好自己的现金流,比如说你的银行卡上或者余额宝里最好留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2、有意识地进行资产配置管理,把吃住的钱、理财的钱、可选消费的钱都提前做个计划。无论是消费还是理财,都不要脑子一热就立马行动…
做好了适当的资产配置,我们再来聊第二个问题,投资目标。
“风险越小越好,收益越高越好”是很多人投资理财的梦想,但只要大家冷静下来想一想,就都知道收益和风险永远都是成正比的。
举例来说,股票型基金的风险肯定是要比货币基金大的,因为一般它的预期收益也要比货币基金更高。
所以,在买基金或者说买哪一类基金之前,一定要先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是什么,是稳健保值?还是趁年轻搏一搏超额收益?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简单把投资目标分为三个类别:稳健派、进取派、均衡派。
对稳健派来说,可能本金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收益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这种情况就适合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这种基金投资方式。
对进取派来说,年轻人可能想搏一搏,想要赚取尽量多的超额收益。那就可以选择投资主动型股票基金或者波段操作指数基金。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也是潜在风险和潜在收益最高的组合。
投资主动型股票基金的关键,在于要找到一个好的基金经理;波段操作指数基金的关键,在于要有好的择时能力。这两种能力都需要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第三是均衡派,属于风险相对可控,同时也有机会获取超额收益投资方式,很常见的一种就是指数基金定投,这也是对新手投资者最友好的一种理财方式。
从收益上来看,普通人坚持中长期指数基金定投的话,是有可能赚到比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主流固收类理财年化收益更多的钱。(注意这里两个条件:“中长期坚持”,一般指3年或更长;“有可能”,而非绝对)
从风险上来看,定投正规基金公司规模较大的指数基金,不会有像P2P那样的跑路风险。
所以对普通人,特别是收入现金流稳定的工薪族来说,用指数基金定投的方式来理财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最后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要先有资产配置的理念、然后搞清自己的投资目标,最后选择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这才是最好的理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