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熟人买保险靠不靠谱?要注意哪些方面?
同样是买东西,大家更愿意选择熟人,因为熟人知根知底,有处可寻,所以信任成本更低,熟人坑骗熟人的概率也更低。而保险是隐形商品,需要极高的信任度做支撑,很多人买卖保险也都选择先从身边的熟人“下手”。
但李女士就因为相信熟人,被“骗了”。起因是3年前,她跟前同事购买的一份保险。2016年7月份,经过前同事几番游说:这保险很好,理赔金15万,65岁之前出事的话赔钱,没出任何事儿的话,65岁退还所有本金,还可以领收益,利息比银行高两倍。
一向节俭的李女士心动了,想着自己出事就不用给家人添负担了,不出事的话,还能有那么高的收益,自己的养老钱也有着落了,而且这位前同事平时和自己关系不错,她应该蛮可靠的。
思索再三后,李女士决定购买了这份万能险,年交保费9800,交10年。今年4月份,李女士加入了一个保险群,让大家帮忙分析一下她三年前买的那份保险。大家给她解释说:万能险的本质是寿险,在身故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理赔。
了解真相的李女士傻眼了,觉得自己被这位同事骗了,找到这位前同事,同事告诉她:我当时清楚地告诉了你这些情况,保险合同上白纸黑纸写得清清楚楚。
李女士提出想退保,咨询后才知道交了近三万的保费,现在只能退几千块钱,继续交的话,损失更大,李女士不知道如何是好。
子玉和李女士有同样的苦恼,她也在退保还是继续交保费这事儿上犹豫不决,但坑她的是亲舅妈。
子玉的舅妈初中文化程度,一直在老家的小工厂打工,2011年嫌工资收入低,被朋友推荐进了一家内资保险公司,收入还凑合。舅妈刚干保险时就给家人们推荐买保险,子玉那时候还没毕业,自然不是舅妈重点推荐的对象。 2015年,子玉刚毕业两年,自己有了经济能力,顺其自然的成为了舅妈的客户。当时舅妈就简单的给她介绍说那款产品最划算,种类齐全,很多都能报销。子玉考虑到:自家亲人推荐的肯定是最实惠的,就一股脑儿签单了。年交保费6000多,她听舅妈说:得了大病可以赔付16万。
当时听到保费时,子玉的爸爸还在她跟前念叨过几句:得场大病的话,现在16万根本起不来了啥作用吧。。。。。不过子玉没当回事儿,想着多少也算是份保障,每年固定扣费就好。刚买之后,她还劝身边的好友也买这款“保费不算太贵,而且啥都赔,”的保险,她甚至觉得买完保险后自己踏实多了,有了基本的依靠。
最近,身边一位做保险的朋友跟她聊了聊,聊过之后,她才发现自己的保险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保费不便宜,但保额太低;二是理赔范围十分有限,并不是舅妈口中说的“很多都能报”。
这位朋友研究生毕业,是一名注册会计师,她是最近转行做了保险。聊过之后,子玉才明白专业的保险代理人是怎样的,朋友并没有像舅妈那样直接介绍保险产品,而是重新让她认识了保险,并传递给她:先确定保额,再确定保费的理念。
朋友先带着她一起算了一笔账,替她梳理了一下自己家家庭财务重担,以及生一场重疾需要的治疗费和后期的康复费用至少是50万。再加上她自己亲人最近刚得了一场大病,花费巨大,这事儿让子玉本身就对重疾充满了恐惧,再看到自家一个个巨额缺口,子玉一下子慌了神。
四年前,她单身,工资足以让自己过小资的生活,6000多的保费对她而言,也不是什么大的负担,再加上背后还有父母可依靠,对未知的不测没有太大的恐惧。
2018年,她结婚了,小两口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月薪2万左右,刚买了北京郊区的房子,有80万的贷款分10年还,两人还有每月4000块的租金要负担,资金一下子变得很紧张。
当朋友给她算完一场重疾的费用和自己现在承受的重担之后,她更意识到现在出现任何问题,他们小两口都无法承担。以前购买的保险,已经交了4年的钱,退保的话,只能返还1000多的现金价值,继续交吧,保费也不低,一旦真出现变故的话,16万的保额也只是杯水车薪。而现在自己更是无力再额外购买一份更合理的、高保额的保险。
这样的纠结持续了一个多月,子玉仍然无法抉择到底是退保还是继续交下去。她在心里假设了数百次:当时要是再坚定一点儿,没买的话,现在就可以踏踏实实的选择更专业的保险代理人了。
但她也明白:不是舅妈有意要坑她,只是文化水平和专业度低,限制了舅妈,不能给出更合理的规划。她现在没法指责舅妈,舅妈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而这一切的后果,只能由子玉自己来承担。
和李女士和子玉不同的是,三十五岁的小琪,因为一份保险,好朋友成了她人生中的大恩人。
这事儿还得从三年前说起,小琪毕业于985名校的好友佳艺,突然辞职加入了一家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佳艺刚干保险,就约小琪聊保险,小琪保险观念不强,她听了佳艺的分享之后,对保险有了全新的认识,但了解归了解,她觉得和老公两人的收入足够应付小病小灾,平时热爱运动,身体健康,每年单位还有体检,自己应该不会得大病。
所以刚开始佳艺找她谈的时候,小琪婉言谢绝了,但佳艺并没有放弃,每次约饭时,都要跟她谈这件事,小琪备不住好友三番五次的游说,最终抱着支持老友事业的想法买了一份保险。
购买得过程,也让小琪对一向大大咧咧得佳艺有了新的认识,她没有直接推荐保险产品,而是根据小琪家的情况,确定了基本得保额,再根据她得收入水平,最终确定了年交保费7000元,重疾保额40万,意外30万,寿险6万,另外再加了一款年交保费600多的消费型医疗保险。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小的插曲,佳艺给小琪分享的过程中,讲过一个原则,如果实在经济有限的情况下,一般给家庭支柱先配备。小琪当时和老公收入相当,女儿3岁,两人也时常会小吵小闹,她想着实在不行就给老公买吧,她掏钱。但佳艺私下偷偷的劝她:如果条件允许得话,给两人都配备上,实在保费有限的话,你们两口子关系并不是特别好,先给自己做好保障。
纠结再三,小琪还是听了好友的建议,投保人是丈夫,被保人选择了自己,她甚至一度对老公充满了愧疚感。今年前半年,小琪左胸偶尔会疼痛,摸到有小肿块,当时同事听说后,宽慰她说是小结节,没有啥影响,大多数女性都会有这种情况。小琪也就没当回事儿,三个月前,疼痛频率变多,去医院检查后,最终确诊是乳腺癌中期,医生建议切除左胸。
老公一家听说小琪得了癌症,婆婆怕拖累自己的儿子,要求两人离婚,老公听了婆婆的话,提出了离婚,小琪的世界崩塌了,办完离婚手续,她奔波在医院的路上,陪在她身边的是自己年迈的父母。不过让她对生活重拾希望的是:一家人承担着巨大的心理悲痛,但并没有为医疗费操心。在病情确证后,佳艺帮她顺利的办了理赔,一次性赔付了40万,另外,其他治疗花费,拿着费用发票,一大半高额的进口用药,都由百万医疗做了报销。
小琪在治疗的空隙,还和前夫打了一场官司,官司的起因是那笔40万的保险理赔金。前夫认为保费是他们共同的工资交的,看病花费的钱由百万医疗报销了,而这部分理赔金应该一人一半儿。官司是好友佳艺陪着一起打的,因为保险的被保险人是小琪,从保险金获取条件的角度,保险受益人分为身故受益人和生存受益人两种,生存受益人一般是被保险人本人,身故受益人则分为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而小琪在世,40万理赔金自然属于她本人,小琪胜诉。
一场大病,让小琪深刻体会到了好友对她说的那句“人性经不起考验”,她体会到了人的残忍,也感受到了世间最大的温暖。 是那份“人情保单”和极高专业度的好友拯救了她,理赔金拿到手的那一刻,小琪才真正理解了那一份保单沉甸甸的重量,那是自我救赎。
但救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保险是隐形商品,需要极高的信任度做支撑,截至2017年底,国内保险代理人数量突破800万,2015年还不到400万。而这800万代理人中的大部分都是通过缘故市场和缘故转介绍来存活下来的。
去年发布的《中国保险消费者白皮书》也指出,保险消费者2017年人均保单2.89张。这些保单中一大半人的第一份保单都是从身边的亲朋好友跟前买的。
但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卖你保险的那个熟人靠不靠谱,专业度值不值得让你信赖,在关键时刻,是不是能切实的帮你渡过难关?
因为一定程度上,一个合格的保险代理人和医生一样,病人需要的是通过望闻问切之后,确定病情,再合理配药,而不是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乱开一堆药。保险代理人也是如此,卖给客户保险时不是整齐划一的给所有人推荐相同的产品;而需要准确判断客户面临的风险,帮助客户挑选适合他的方案,给出合理的搭配方案,而且在出险后,能协助客户尽快的理赔。
总结,我们怕的不是熟人卖保险,而是不专业的熟人卖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