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律师、记者等精英人士为啥转行做保险?你有没有想过
至于为何加入,大致可分为:
1、对自身工作产生焦虑
她,是一名从业10年的记者,业务能力强,文章影响力不错。
但见惯了行业兴衰、人情冷暖后,她也时常会想: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去“70后”已为潜规则,那么,“80后”的路又在哪?如果有一天突然被HR叫去谈话,自己该怎么办?
尤其在人近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一方面不可能做全职妈妈,因为家庭压力需要分担,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钱去支撑;一方面又不想缺席孩子的成长,毕竟正如很多人所说的“单单是孩子上学吗?不是的!家长需要时刻配合!各种接送、各种辅导、各种合作、各种签字……全部甩手交给老人,不可能的。”
而做保险能给她的是什么?家庭、事业两者可兼顾的平衡!不仅有不菲的收入,还能有较自由的时间参与家人、孩子的重大事项,而且,保险的行业特性使得她不会再担心因年龄问题被淘汰。
事实上,保险这一行,做的时间越久,收入、受尊重度、被信任度则越高。因为一方面只要“生老病死”的规律在,人就需要保险去应对各种意外、疾病、身故等人生风险。即便是富可敌国的高净值人群,也可通过保险来进行财富传承;另一方面经你的手赔付过的保单越多,越容易被客户所感激、所尊重,越容易被转介绍,客户群体越滚越大。
2、受益于自己或家人的既有保险
她,是一名医生,在旁人眼中,有着光鲜的职业,受人尊敬,社交场的焦点。
不过,她说,医生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本科、硕士、博士、规培……从医学院到医院,一字之差,却要经历差不多10年时间!等到真正工作了,一台接一台的手术、一个接一个的病人,累到坐地上就能睡着,忙到没有一丁点的私人时间,孩子、陪不了;父母、管不了……
但,即便这样,促使她彻底转行保险的还是婆婆重病:进口药2000块钱一瓶,一瓶100粒,只够吃3天。作为医生的她,第一次感到无力、困窘。
而就在一家人焦头烂额、四处奔走时,婆婆说之前买过保险,最终保险公司赔付了50万元,使得家人的生活水平没有呈现断崖式下降。
3、较优越的圈层和人脉资源
他,曾是一位知名律师,有着不少的客户资源。
一开始之所以转行,是因为他一大学同学不幸得了大病,其父母伤心憔悴,一下子老了很多。而且,为了治病,不但一辈子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唯一的房子也卖了,结果还是杯水车薪……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的他不由得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如果万一有一天,变故发生在自己身上,后果又将怎样?自己会不会拖累父母爱人和孩子?
当然,转行之后的他做的不错。毕竟从一个行业离开了,并不意味着曾经的圈层、曾经的人脉资源并不是说没就没了,也并不意味着和之前的人不再联系,电话号码、微信、钉钉等联系方式还都在,对吗?而这些,就是他开拓客户的第一重要因素。
4、对行业前景充满信心
继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寿险市场;2018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之后,据最新sigma报告预测,未来两年,亚洲新兴市场的增长率将达到全球平均值的三倍,中国极有可能在2030年代中期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
今年9月,美国国际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孙立群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也坦言:根据一系列的预估,中国的保险市场预计会在未来的13年呈现爆炸式的发展。很多分析师预计,规模会翻两番。到2030年保费在中国会达到2.36万亿美元,会达到全球保费的20%左右。
5、对自身个人魅力保持肯定
“如果你想买保险,是会跟一个文化水平较低、对一些专业术语都不太熟悉的人签合同,还是会跟一个有着多年律师从业经验,对法律条文、司法文书都精通的人签合同?”
“如果你想买保险,是会跟一个只知道卖产品、经常在朋友圈贩卖个情绪焦虑的人签合同,还是会跟一个有着多年从医经历,对可能发生的大病、医疗费用有着准确认知的人签合同?”
随着保险意识的逐渐普及、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投保人的考虑势必会从“要不要买保险”向“该找谁买保险”“买什么保险”转变,这时候,他们需要的绝对就是一个专业的、考虑周全的、有品质有素养的专业保险营销员!
6、较高的收入水平
转行之前,他们是精英,转行之后,因之前所在圈层和专业背景的加持,收入水平普遍也不会下降,甚至是之前的数倍。
《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发展趋势白皮书(2019)》就显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营销员群体绩优率是高中及以下学历的营销员群体的3倍。业绩优秀的保险营销员中,近四成具备高学历。
而且,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大众富裕群体在中国城镇家庭中的占比将达55%,他们对复杂金融产品、专业咨询服务以及更高服务水准的需求也将日益提高,而一张张大额保单的背后就是一份份不菲的佣金提成。
此外,除了“单打独斗”, 做团队后的年收入更可高达数十万乃至上百万、数百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保险营销员总是一方面让人买保险,一方面又想让人做保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