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糖尿病:其实还有很多保险产品可以买的
前面几个病(病理)确实不常见,有误解也算正常。可是对于糖尿病,这个每2个成年人中,就有1名可能罹患的病,人们仍然有许多认知误区存在。
一、那些年我们闹过的笑话
1、“糖尿病患者的尿是甜的”
听上去好像蛮有理的,“糖尿病糖尿病,就是尿里有糖的病。”问题来了,难道真的是甜滋滋的?
部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确实是甜的。
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症,但是由于古代医疗技术落后,是没有专业仪器来判断是否有糖尿病的。他们发现蚂蚁特别爱吃有糖分的东西,对于正常人的尿液,蚂蚁是不感兴趣的,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尿液,蚂蚁就比较爱吃,所以就用这种放去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糖尿病了。
国外就比较硬核了,1674 年一位重口的英国医生 Thomas Willis 首次提出:一些多尿症患者的尿是甜的,应该根据尿甜不甜来把多尿症患者分成两类。那他是怎么分辨的呢?亲试有效,以味制胜!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的尿液都是甜的,随着现在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是否是甜的,取决于血糖水平和肾糖阈值两项。
尿液中的葡萄糖,也要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尝”出甜味。如果患者的肾糖阈值升高了,那么肾脏就有能力重吸收所有的葡萄糖,也就不会有尿糖的情况。
总之,无论是糖尿病的诊断还是治疗,查「血糖」才是最重要的,「尿糖」只能作为线索,并且尿是不是甜滋滋的,大部分时候不需要关注!
2、“少吃点糖吧!小心得糖尿病”
本着“病从口入”的道理,不少人用这种夸张的说法来吓唬身边爱吃甜食的亲友。肯定有很多人都惧怕过,我们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我们必须给甜蜜吃货们吃个定心丸,糖尿病和爱吃糖没必然联系,就像和尿尿甜滋滋没必然联系一样!
目前临床上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类:
1型糖尿病,这与遗传是有直接关系的,常见的患者年龄都非常小;
2型糖尿病,这是后天生活方式不好以及基因因素导致。
不过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糖分的摄入是真的,含糖分多的食物一定要少吃。
有些研究甚至发现,婴幼儿时期进食甜食可以「锻炼」胰岛功能,减少糖尿病发病情况,不过不要因为这个就让宝宝放肆吃糖。
所以下次再想制止那些嗜甜食如命的朋友,长虫牙的说法比得糖尿病要靠谱多了。
3、“糖尿病传男不传女,我不怕”
这一点需要明确告诉大家,糖尿病是与遗传基因有一定相关性,但是并不是代表着糖尿病患者一定会把这样的疾病遗传给下一代。
只是糖尿病患者的下一代要比普通人患上糖尿病的几率要大很多。因此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后代一定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患上糖尿病的几率会下降很多。
传男不传女的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其实存在家族史的人,后代不论性别都有一定的几率患上糖尿病。
患上糖尿病主要与后天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直接的关系。有些人小时候就会患上糖尿病,而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会患上糖尿病,根本不存在传男不传女的现象。
4、“你啥家庭啊?还敢吃水果”
水果一向以含糖量高著称,自然成了糖尿病的天敌,逻辑挺通顺,有些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谈水果色变。
以致于就算亲友买了水果,他们也只敢眼巴巴望着,默默地咽口水。偶尔忍不住吃一口,立马被训斥:“你啥家庭啊!还敢吃水果?”
其实糖尿病人并非此生告别水果了。
在《中国 2 型糖尿病膳食指南》里并没有说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禁止食用水果,反而推荐两餐之间选用适量水果作为加餐。
有研究表明,摄入新鲜水果较多的人群, 2 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死亡风险以及发生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明显下降。那么问题来了,啥水果能吃呢?
要选择低 GI 水果,如:柚子、桃、杏、樱桃等。并且是要在血糖稳定、达标的前提下作为加餐食用,千万不能贪嘴多吃!就算是实现了“车厘子自由”也要控制一下自己!
万万要记住像西瓜、葡萄、香蕉、橘子、菠萝这些高 GI 水果,还是得彻底说拜拜。
二、糖尿病鉴别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那些遭人嫉妒的又能吃又很瘦的可要注意了!
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
血糖升高就一定是糖尿病吗?当然不是,我们带大家鉴别一下
1、肝脏疾病:肝硬化患者常有糖代谢异常,典型者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餐后血糖迅速上升。病程长者空腹血糖也可升高。
2、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出现轻度糖代谢异常。
3、应激状态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应激因素消除后1~2周可恢复。
4、多种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特征性表现,不难鉴别。
三、该拿糖尿病怎么办?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在此我们为糖尿病治疗辟三个谣:
1、打胰岛素后就可以不控制饮食
原先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改用胰岛素后血糖常常得到明显改善。于是部分患者从此不再控制饮食,认为放松一些没关系。
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胰岛素降血糖的机理是将血糖运送到组织中利用或者以糖原或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这样,如果吃得多了,储存的也就相应增加,于是体重随之逐渐增加;
体重增加了,胰岛素抵抗会加重,所需胰岛素量也相应增加,为了控制好血糖胰岛素就不得不加量,于是进入恶性循环。因此即使用胰岛素也需控制饮食和体重。
2、控制糖尿病,把血糖降下来就够了
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组代谢紊乱综合征,除了高血糖以外,多数患者还同时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体重超标、高尿酸血症等多项代谢紊乱。
仅仅控制血糖,并不能很好地防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糖尿病的治疗,要求综合控制,全面达标,即在血糖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将血压、血脂、体重控制在相应范围内,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切不可只注意控制血糖这个单一指标,而忽略其他指标异常的问题。
3、西药副作用大,想吃中药根治
从绝对意义上说,确实药物都有些副作用。
但是与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相比,是次要的。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出现慢性并发症,再来治疗效果非常差,耽误了控制血糖的最佳时机。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共分为六大类。总体来说目前的药物还是很安全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仅仅凭药物说明书就拒绝服药是不可取的。
目前没有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中医同样如此。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药药性复杂,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比较共同的认识是:中医、中药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作用。
但病友们如果盲信自称能根治糖尿病的“中医”,而终止现行的正常治疗,其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
四、总结
并不是患有糖尿病就不能购买保险了,其实还有很多保险可以投保的。
我们总结了一下,患有糖尿病可以购买的保险:
意外险:意外险没有健康告知,只要能正常工作生活就能买;
防癌险:顾名思义就是得了癌症才能获得赔付,因为糖尿病和癌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无论是成人和老人,都是可以购买防癌险。
糖尿病特定疾病保险:保险公司开发的特定保险,一般只保糖尿病并发症;
税优健康险:就算患有糖尿病和癌症,都可以投保的医疗保险;
寿险:通常不接受1型糖尿病投保,而如果是2型糖尿病,且血糖控制良好,则可以尝试投保;
其实带病投保没那么难,主要得看你会不会选适合的产品。如果你不太会,我们帮你呀。如果有问题或者想了解更多的情况,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者在线咨询客服,我们会提供专业的保险规划师为您免费定制最合适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