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评估报告如何撰写
一、风险投资评估报告
(一)综述
评估报告有长有短,有繁有简,在结构上一般都包括“编制说明”、“目录”、“正文”和“附件”四个部分,具体情况视目标项目的重要程度及难易程度而定。国家尚无确定统一的撰写资质规定,国内风投公司比较认可具备中国招商引资研究院颁发的风险评估资格证书甲级资质的单位来撰写(此是一种市场认定行为)。同时评估报告的制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把握两个重点内容。下面以项目风险评估报告为例进行说明:
(二)原则
原则之一是客观性,项目评估是在项目主办单位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再研究,其结论的得出完全建立在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评估实施过程中,既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及全部数据进行查证核实,又要根据项目评估的内容和分析要求,深入企业和现场进行调查,以搜集新的数据和材料,以专家的学识确保所有项目资料客观详实。
同时项目评估涉及项目投资的工艺设备、技术物资支持、财务分析以及未来市场预测等多个领域,评估人员必须以宏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为前提,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处理评估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在评估报告中客观公正地表述出来。
原则之二是科学性。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项目评估是项目建设前的一项决定性工作,它的任何失误都可能给企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评估人员必须持有对国家、对企业高度负责的、严肃的、认真的、务实的精神,以战略家的眼光,将项目置于整个国际国内大市场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坚决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现象的发生,使项目建成后确实能够创造良好的效益,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在评估工作中,注意全面调查与重点核查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经验总结与科学预测相结合,以保证相关项目数据的客观性、使用方法的科学性和评估结论的正确性。
(三)内容
重点内容之一是必要性。必要性评价又称背景分析,即分析项目在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中的意义和地位,从而明确目标项目是否有建设的必要。该指标突出考察的是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能做出的贡献大小。在这方面它要重点评估两个子指标:
1.项目的投资方向。一个好的项目必须做到四个“符合”和三个“有利于”:即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的战略部署;符合项目所属行业的发展要求和方向;符合项目实施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总体规划;立项的所有手续要符合国家有关项目管理的规定。项目的建设要有利于项目实施地区、所在行业乃至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有利于开发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产品;要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和出口创汇。
2.产品的市场需求。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改建、扩建项目,其目的不外乎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和改进生产工艺,以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但其最终落脚点都是赢得市场以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因此,项目评估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科学地评价项目的市场前景。要通过对项目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有关数据的综合分析,客观地评价产品质量、性能、价格、市场分布状况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走向,从而为项目建设的正确决策奠定基础。
重点内容之二就是可行性。 即考察项目是否具有建设的可能。如果项目缺乏建设的技术、经济或其他物质基础,那么一切都是空话。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应包括八个方面:①市场需求调查分析;②拟建或改扩建规模;③技术工艺设备和生产条件研究;④厂址方案与建厂条件;⑤劳动力的来源、素质及职工业务技术培训;⑥工程建设实施计划及生产计划;⑦技术经济指标及财务效益分析;⑧投资效益和社会影响研究。对照上述内容,项目可行性评估的重点主要有两个子指标:
经济的可行性。依据1993年国家计划委员会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在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方面,“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四个指标必须达到规定的衡量标准,这些都要一一作出分析和评价。在项目经费管理方面,要重点考察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和项目资金的落实情况,并且要对项目的投资风险作出科学的评估,以避免出现重大投资失误。
项目评估报告的结尾非常重要,它包括两项议题。一是要在上述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是否可行作出结论;二是对可行的项目建设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或对不可行的项目指明存在的问题,为项目主办单位改进下一步的项目设计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风险投资评估报告如何撰写
第一章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2、项目概况
第二章重大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
2、产业政策分析
3、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3、征地拆迁安置方案
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第四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1、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2、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3、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第五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2、社会适应性分析
3、社会稳定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六章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