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被“骗保” 网上买保险有哪些注意事项
你被“骗保”了吗?
在互联网膨胀的时代,“明星恋爱险”、“扶老人险”、“阳光险”等等千奇百怪,你都遭遇过吗?是什么促使我们去关注?
答案:标题党。
我们往往会被一个标题所吸引,比如看到某明星又出轨了,就忍不住要点进去看看。看到新奇的,利益高的也都想了解一下,导致最终被骗在于我们没有去了解事实真相,比如:
1. 花时间阅读保险条款;
2. 认真填写健康告知;
3. 看懂保险责任;
4. 注意免责条款;
5. 关注风险提示;
6. 保障期限看了吗?
7. 你可能还漏看了退保权益、犹豫期、复效、宽限期、现金价值、结算利率、管理费用......
一份合同,是经过销售方和购买方在了解合同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才签订的,就如同大公司签重要的合同,双方重要的人都在场,逐条核对合同内容,并表示同意的意愿,最后才是签名。
互联网保险几乎省略所有的步骤直接到付款页面,因为你也许是这么买的:
1. 朋友跟我说这款很好;
2. 直接跳过告知;
3. 跳过风险提示;
4. 漏看条款;
5. 付款。
完了,连保单号你可能都没有记下来吧。
小编亲身经历了一款网红产品的购买,一款百万医疗险红到真的可以不看就买,当然身体健康的情况是这样的。其中健康告知还是有些歧义或是不能理解,作为普通人要知道胃炎和慢性胃炎还是有点困难的,再有也许自身有慢性胃炎,但是都自己买药吃没有做胃镜,这样应该也大有人在。这款自己买了之后还给家人也买了,因为它有活动,赠送体检项目,可是过了很久也没有人联系说送了这个事,估计互联网产品省略的成本里面包括服务人员,全改“智能”了!后来就通过微信公众号的人工问询,过程很复杂,结果是要截屏活动画面,付款页面以及各种信息,并发送某邮箱给真正知道的人,发了邮箱之后过去了一天,未得到回复,也不知道还有多久的等待期!
不是说互联网保险不好,成本和保费确实都是双双下降了,但是服务确实没有你身边的保险代理人来的方便,而且网上购买的保险,也很难通过客服把不懂的产品看懂,医疗险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翻倍赔付、分组赔付,很难分清楚、不看不放心、看了头疼的条款。
互联网保险是在火热的高速发展中,但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每个人,而且很多产品的条款和健康告知等非专业人士仍然很难看懂,购买之前还是要“擦亮眼睛”多了解、多学习。
保监会在4月25日连发两则消费者教育的公告《关于互联网保险的风险提示》、《关于防范保险从业人员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风险提示》。这两则都体现了现有的销售模式的一些缺陷。
作为消费者,要时刻警惕一些“吸睛”产品,要注意这款保险产品是哪家保险公司在卖,哪家代理的,保险条款是否标准;还要警惕被“绑票”,在购买车票等各种票的时候是否被捆绑销售不必要的产品,但是并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最后不要被“高息”骗了,银行的理财利息尚且如此,高息对应的就是高风险,要注意风险说明和你实际的承受能力是否匹配吗?
要结束“骗保”时代,一让自己变的越来越聪明和谨慎;二指望立法把违法的都“规”起来;三等待市场整顿得越来越好。还是“一”最适合当下,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有抗辩能力,同时,也要勇于与那些不法行为作斗争,这样历史的发展进程才能加速发展到你我最喜欢的样子。